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端纳与西安事变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民国研究:南京大学学 邢建榕 参加讨论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及一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意在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不到两个星期,这场危机奇迹般地以和平方式获得解决,蒋介石安然无恙回到南京。可以说,它是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历史事件,它的最终和平解决,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事变中或参与解决事变的当事人,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周恩来,对于他们,已有相当多的著述涉及。拙文论述的是另一位为和平解决事变作出贡献的外国人,即蒋介石的私人顾问端纳(W.H.Donald,1875-1946)。笔者认为,他在西安事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西安事变爆发的当天,南京收到了提出八点主张的西安通电。端纳与孔祥熙、宋美龄等恰在上海,也得到“西安发生兵变,委员长消息不明”的消息,如“晴天霹雳,震骇莫名”,但旋因西安与外界一切通讯联系中断,无法确知具体情况,宋美龄似无所适从,并担心蒋介石被杀。“当时谣传,血与火充塞西安,该处已成为赤色恐怖世界。”(注: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台湾存萃学社编“中国近现代史资料之九”,第76页。)端纳为稳定宋美龄的情绪,赶到她的宅邸,说:“第一,我不相信少帅会搞兵变,第二,我不相信委员长已经死了。”(注:(美)E·泽勒:《中国的端纳》,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321-322,334,349页。)前者或许是他对宋美龄的安慰之辞,后者则是他对张学良的深切了解和信任所致。不久前,他与张学良在南京有过一次长谈。张向他流露了不愿打内战,而愿枪口对外,实行抗日的思想情绪,同时一再申述他对蒋介石的忠诚。因此,他深信张学良决不会加害于蒋介石,只是,端纳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得这么快。
    深夜,端纳随宋美龄、孔祥熙坐火车返回南京,13日晨抵达时,南京国民政府已陷于极度混乱之中。国民党领导集团,在如何处置西安事变的问题上意见分歧,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强硬派略占上风,宣布撤消张学良的一切职务,并调兵遣将,准备“讨伐”西安,强调“政府不允许只考虑一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损害国家的利益。”(注:The New York Tirnes,December 17,1936.)
    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和端纳等人则反对贸然采取军事行动,希望在西安局势进一步明朗化后再作定夺。宋美龄与何应钦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认为探明事变真相,营救蒋介石脱险才是当务之急,她指出“委员长之安全,实与国家之生命有不可分离之联系”。端纳站在宋美龄一边,也力阻“讨伐派”采取强硬手段,他对何说:“没有弄清真相之前,不能进攻西安。”
    但问题是,蒋介石究竟是死是活,不得而知。南京谣诼汹汹,“讨伐派”更是推波助澜,说蒋介石已经被杀,西安古城插遍红旗,张杨通电全国的八点主张,诚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翻版而已。宋美龄、端纳等则坚信蒋介石还活着,端纳就当着何应钦的面说:“你说委员长已经死了,我说他还活着”。(注:(美)E·泽勒:《中国的端纳》,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321-322,334,349页。)实际上,双方均凭主观猜测,根本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
    在此情况下,以宋美龄为代表的主和派认为,立即探明事变真相和蒋氏生死,实为当务之急,不容稍缓。既然西安与外界通迅联系中断,那么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派人飞赴西安,亲眼看看那里的情况,否则难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当然风险之大,任务之重,也是不言而喻的。宋美龄考虑再三,请求端纳担此重任,亲赴西安一行。在她的坚持下,端纳赴西安期间,南京方面的军事进攻暂停三天。
    端纳的确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他在华的传奇经历和特殊身份,使他足以担此重任。1903年,他以记者身份来华采访,最先揭露日本与袁世凯的“二十一条”密约。后投身政界,以给具有不同政治信念、不同政治目标的实权人物充当顾问而出名。在他旅居中国的近40年中,曾先后投奔张人俊、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和蒋介石身边,充当他们的私人顾问,人称“中国第一顾问”、“最显赫的客卿”,并以为人刚正直率,富有政治远见著称,而且熟悉中国政治魔术的种种玩法。1934年后,他一直担任蒋介石的私人顾问。
    在任蒋介石顾问之前,他是张学良的私人顾问。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与张氏更为接近,超乎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之上,蒋介石始终以“宾友”视之,张学良则尊他为老师。总之,他是一个既为张氏所高度信任,亦为蒋氏所高度信任的双重合适人选;同时,他作为一个外国人,一个出身平民的澳大利亚人,无任何外国政府的背景,可说无党无派,不偏不倚,他所说的话易为蒋张双方所接受,也易为南京方面所接受,诚如埃德加·斯诺所说:“任何一个中国人在这样一场危机中担负这样的使命,他说的话是没有人会相信的。但是如果是个外国人,由于是个外国人,就可信了。”(注:(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377页。)
    端纳与宋美龄的关系,亦非同一般。辛亥革命前后,他与宋美龄之父宋耀如同在孙中山身边工作,两人结成异国知音,关系十分密切。宋美龄尊他为父辈,对他的才识推崇备至,端纳入幕蒋氏,亦是宋美龄力荐的结果。他不仅为蒋介石效力,亦为宋美龄工作。
    端纳接受宋美龄的委托,慨然表示“义不容辞”,立即西行。为防止“讨伐派”的阻挠,于13日中午秘密至机场飞离南京。端纳随身带有宋美龄致蒋介石和张学良函各一件。与他同行的还有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因端纳不通中文,由黄兼任翻译。临行前,黄曾留给家里一封遗书,以示有去无回之决心。孔祥熙给黄仁霖的任务是:“用你的眼睛,一定要看见蒋委员长。看见他之后,马上回来向夫人和我报告。如果委员长健康而安好,那么谈判之门还是敞开着的。”(注:黄仁霖:《黄仁霖回忆录》,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1页。)但他一到西安后,就被扣作人质,无法完成孔祥熙交给他的任务,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得以重返南京。
    离京前,端纳和宋美龄通过新架设的电台,致电张学良,告诉他端纳拟来西安,请“不要袭击他的座机”,并盼其即复。张学良得悉后,对端纳前来表示欢迎,答称:“君能来此一视,甚佳。”(注:《大公报》1936年12月15日。)但不知何故此电未及时传至端纳,亦未让宋美龄见到。
    傍晚时分,端纳飞至洛阳。由于未得到张的复电,不敢迳飞西安,尽管洛阳距西安尚剩一个半小时航程。晚上,西安方面依然杳无音讯。端纳打电话给宋美龄,说不管张学良有无复电,决于明晨飞赴西安,不计后果耳。
    至14日晨,端纳准备冒险出发之际,宋美龄忽来电话,告诉他已收到张之复电,欢迎他入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