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析战后五国和约的缔结及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 田小惠 参加讨论

二战后,盟国首先对德国前附庸国意、罗、保、匈、芬进行了战败处理,缔结了五国 和约。然而,国内学者以研究盟国对德、日战败处理的为多,对五国和约的研究极少。 笔者认为五国和约的签定对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有重大影响,最主要的在于为“杜鲁门 主义”的出台提供了客观基础,从而成为引发战后美苏冷战的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在 论述缔约的前提、签约过程中大国利益斗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约的意义及影响。
    一、缔约的背景和前提
    二战期间,以美、英、苏三国为首的盟国遵循“先欧后亚”的方针打击以德日为首的 法西斯势力。在此后对战败国的处理中,美、英、苏仍继续沿用了这一原则。在欧洲内 部,五国并非战胜国对战败国处理的重点,重点在德国。这主要表现为在二战后期的德 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上,对德国的战败处理是美、英、苏三国讨论的主要议题。
    美、英、苏关于德国战败处理的讨论从1943年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战后,但未达成和 约,最终使德国分裂并成为冷战前沿。造成德国问题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德国是三国 战略计划中的重点。战后,美国的目标是控制欧洲,将其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反苏的首要 屏障,而“谁控制德国,谁就控制欧洲的力量平衡”。[1](P251)丘吉尔在1945年4月1 日致罗斯福的信中指出,“……从政治立场出发……如果能够拿下柏林的话,我们就应 当占领柏林”。[2](P407)苏联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西部安全,德国无疑是关 系到其周边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苏联谋求一个“强大的波兰”和一条“东欧缓冲带” 。
    从战争末期的现实条件上看,德国问题难以解决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德国的解放是苏 联红军与英美盟军东西协同作战的结果,由于双方在军事上均各占一方,政治上的协调 就可能成为拉锯战,因而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
    正是由于解决德国问题的复杂与困难,为五国和约的缔结提供了可能性。美、英、苏 三巨头在《波茨坦议定书》中指出在尚未缔结对德和约的情况下,“当前的重要任务, 为授权起草对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及芬兰的和约”,并设立五国外长 会议,“首次外长会议将不迟于1945年9月1日在伦敦举行”。[3](P522)五国和约的缔 结被正式提上三大国的议事日程。
    缔结五国和约的另一个前提是,五国是德国的附庸国,所犯的战争罪恶较少、缔约较 容易。这主要表现在两点:
    第一、从发动战争的罪责来看,德国是法西斯战争的策源地和始作俑者,而五国只是 在不同程度上扮演了德国追随者的角色。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并于1940年成为三国轴心之一;同年11月、次年3月,匈、罗、保三国分别加入德 意日三国同盟;芬兰未正式申请加入,却同德国签订了允许德军过境及开采矿产的协定 ,并在苏德战争爆发后三天即宣布配合德军对苏作战。
    第二、五国于1943年至1944年间先后与盟军签署了停战协定,为缔结和约提供了可供 参考的文本。从内容来看,停战协定是制定和约的蓝本。首先,两者的框架基本一致。 五国停战书与和约均包括军事、政治、经济、领土等条款。其次,在具体细节上,和约 重复了停战协定某些部分的内容。例如美英对意停战协定包括“短期条款”和“长期条 款”。对罗、对芬和约则确认了停战书的领土条款。
    综上所述,在盟国眼中,意、罗、保、匈、芬五国犯下的战争罪恶较轻,且有停战协 定作为和约蓝本,因此,缔约较易。
    二、缔约中的大国斗争
    在缔结五国和约的谈判中,大国之间主要围绕下述四个问题展开斗争:
    第一、关于意属非洲殖民地的处置问题。意属非洲殖民地包括北非的黎波里塔尼亚、 昔兰尼加、费赞(今三者合称利比亚)和东非的厄立特里亚、意属索马里。利比亚与西西 里岛南北遥遥对峙,是继英占马耳他、法占突尼斯后地中海域的重要门户;索马里半岛 濒临红海和印度洋,厄立特里亚与意属索马里形成钳势遏守索马里半岛。
    二战期间,英军占领了的黎波里塔尼亚、昔兰尼加、厄立特里亚及整个意属索马里, 法军占领了费赞,美军在的黎波里塔尼亚附近的惠勒斯拥有一军事基地。四国谈判即在 此基础上进行。
    对于意属非洲殖民地,四国的意图分别是:英法两国力图扩大和维护殖民统治。英国 提出“大索马里方案”,即将意属索马里与英属索马里合二为一。“大索马里方案”的 实质是要吞并意属非洲殖民地。法国主张维护意大利的殖民统治不变,目的是为了巩固 自己与之毗邻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地。苏联提议“双重托管”,即由意大利和 盟国成员之一来共同托管,并主张由苏联和意大利托管的黎波里塔尼亚,苏联力争黎波 里塔尼亚是为了实现夺取出海口的愿望。美国则希望利用联合国托管来实现对这一地区 的控制。
    大国争夺意属非洲殖民地的实质是争夺战后在地中海的主导权。特别对于英国而言, 地中海是其“生命线”。贝文曾指出:“地中海对于英国保持大国地位至关重要,英国 可以通过地中海向南欧柔软的下腹部施加影响。……失去地中海,英国也将在中东失势 。……退出地中海,苏联就将填补这一真空”。[4](P50)斗争的结果,首先是要求意大 利放弃它对非洲殖民地的所属权。同时,决定在和约生效后一年内(1948年9月15日止) 决定其处理办法,如届时仍不能解决,则提交联合国大会审理。[5](P59)事实上,这是 美国外交的胜利。
    第二、关于的里雅斯特港归属问题。的里雅斯特港处于意大利与南斯拉夫交界处,在 二战末期大国就开始了争夺。1945年初,南斯拉夫人民军在铁托领导下首先解放了这一 地区,结果使美英政府很不安。丘吉尔在南军占领的里雅斯特港之前就致函杜鲁门,指 出“要在铁托的游击队占领该地区以前到达那里”,[6](P1125)并决定“在通知俄国人 或南斯拉夫人以前,设法从海上占领”。[7](P160)杜鲁门在给丘吉尔的回信中则表示 “希望避免使美军作战,或者被用来在巴尔干政治舞台上进行斗争”。[7](P162)同时 还致电斯大林,希望苏联劝说南军撤退,由于斯大林坚决捍卫南斯拉夫的利益,对此杜 鲁门声明以“压倒优势的武力”[7](P170)来对付铁托。最终,6月9日英南“摩根线” 的划定才将此危机化解。
    1945年9月的五国外长会议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召开的。此时,苏联已兑现了出兵日本的 承诺,美国也已显示过原子弹的威力,双方均摆脱了战时特殊因素的羁绊,再次围坐在 谈判桌前寻求的里雅斯特港归属问题的和平解决。
    三大国在的里雅斯特港归属问题上的利益分歧表现在意南分界线的划分上:英美的划 分基本一致,主张将的里雅斯特港划归意大利;苏联则主张将其划归南斯拉夫。美国视 意大利为“东西方的平衡点。”[6](P681)因此坚持法国提案,反对苏联,并威胁要把 这一问题留到巴黎和会上去解决。美苏最终达成妥协:承认的里雅斯特为自由区,由联 合国安理会任命一位总督作为最高行政首脑;在总督任命前,自由区分为南北两部分, 甲区包括的里亚斯特港,由美英监管,乙区由南斯拉夫管辖。这一和约条款的规定,实 质上是美、英外交的又一胜利。
    第三、关于罗、保、匈政府的组成问题。在五国和约的谈判中,罗、保、匈三国政府 组成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们处于世界“三个显著的要害地区”之中“最突出的 ”[8](P1063)东欧地区。二战结束之初,美英无力改变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军事、政治优 势,但却坚决反对任何其他大国单独控制东欧。杜鲁门在结束波茨坦会议回国后指出: “罗、保、匈将决不能处于任何一个大国势力的影响之下”。[9](P54)1945年8月20日 ,贝文亦在下院声明,罗、保、匈政府“不具备足够的代表性,还不够建立外交关系的 条件。”[10](P464)因此,美、英以要求改组现政府的方式,力图将势力渗入这一地区 。在缔结和约时,美、英两国以罗、保、匈政府组成“不民主”为理由拒绝承认三国政 府的合法性。伦敦五国外长会议被迫中途休会的表面原因是由于美、英、苏三国关于中 、法两国代表资格的分歧,其实质却是“苏联对东欧和远东的政策同英、美的政策发生 了抵触”。[8](P1061)
    美苏均坚持以最小的让步换取最大的利益,但因各执一词而成为一场聋子的对话也并 非双方所期盼的结果。因此,在外长会议中断后,杜鲁门一方面在10月27日海军节的演 说中表示,美苏之间“并没有绝望的、不可调和的、……根深蒂固的利益冲突以致无法 解决。”[11](P391)另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中,美国于11月2日承认了匈牙利政府的合 法性,并建议在莫斯科召开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美苏达成妥协:建 议罗政府接纳全国农民党党员一人;建议保政府也接纳“其他民主集团之两位代表”。 [12](P5)美苏妥协的结果使苏联在东欧的政治优势得以确立。
    第四、关于战败国赔偿问题。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规定了战败国完全赔偿的原则 ,但由于未明确其赔偿总额,此后各国就围绕这一问题纷争不断。二战后缔结五国和约 之时,确定了部分赔偿的原则。
    在五国的战败赔偿问题上,主要是意大利对苏赔偿来源上的斗争。意大利的特殊性在 于它是美英给予大量贷款的国家。杜鲁门早在波茨坦会议上就声明,将向意大利提供“ 7亿到10亿美元的援助”,但这并“不是为了让意大利向盟国和其他国家支付赔款”;[ 3](P326)贝文也表示,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不应把美英的贷款考虑进去。1946年4月25 日至5月15日的巴黎四国外长会议上,美国提出四项基本来源作为同意苏联获得1亿美元 赔偿的前提,并反对以意大利当前工业品作为赔偿来源。苏联则反对美国提议的以战利 品作为赔偿来源,坚持以意当前工业品作为赔偿。
    在巴黎外长会议上,法国外长皮杜尔提出一折中方案:规定意当前工业品作为赔偿来 源之一,时间期限为10年,并将前2年延缓。”[6](P530)此方案既未背弃美英的经济利 益(即两国在意投资仍可在2年延期内赚取利润),同时也符合苏联的利益,成为美英苏 达成协议的蓝本。苏联的赔偿要求基本实现,而美英的阻挠未获成功。
    上述美、英、苏三国在缔约过程中,产生重重矛盾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 突。二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是推行全球霸权政策,推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苏联的首要利益是确保西部在政治、经济制度。苏联的首要利益是确保西部在政治上、 经济上的绝对安全。因此,苏联力图在地中海和东欧获取利益和美英防止苏联获得“插 足地中海的门径”[6](P774)之间必定会导致斗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