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
在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问题上,整个欧洲的大国都参加了束缚西班牙共和国手脚,纵容德、意武装干涉的“不干涉委员会”。美国1937年4月29 日的永久中立法,将武器禁运扩大到发生内战的国家,并限制非军用物资的运输。它使西班牙革命者孤立无援而佛朗哥叛军则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德、意手中获得装备。显然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是和英法等大国的不干涉政策分不开的。1936-1939年西班牙战争是大战爆发前欧洲战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势力一次军事、外交上的全面较量,实际上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预演。它清楚地显示法西斯侵略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主要威胁,结成反法西斯广泛统一战线是世界人民的头等大事。 在德吞併奥地利问题上,德国之所以迅速而顺利地占领奥地利,完全是英法纵容的结果。1937年11月8日,德国驻奥大使巴本报告希特勒说,法国总统肖当向他表示“他们并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它在奥地利的势力”。1938年3 月11日,英国国防协调大臣英斯基普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表示,奥地利问题如果按照德国的意愿解决,英国内阁不会作出任何军事干预的决定。3月13 日希特勒宣布德奥合并,当天里宾特洛甫在伦敦向柏林报告说:“哈里法克斯和张伯伦给我的印象都是再好没有了”。 在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英法演出的慕尼黑阴谋丑剧把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引向了顶点。张伯伦不仅一字不改地按希特勒的要求在慕尼黑协定上签字,而且还从希特勒那里讨到了一张英德宣言的空头支票。然而,慕尼黑协定的结果完全出乎张伯伦、达拉第的预料。在半年时间里,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全部被德国占领,欧洲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德国的明显变化,中欧和东欧全部处于希特勒法西斯的威胁之下。慕尼黑协定说明绥靖政策绝不是缓和局势的政策,更不是防止战争的良策,相反,它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慕尼黑道路是通向战争、阻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之路。 在剖析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爆发的诸因素时,仅仅考察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政策是不够的。苏联在欧战前夕一度奉行的“中立”自保政策同样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客观上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此,苏联官方和几乎苏联的所有二战史论著都是矢口否认的。 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引人注目的批评英国的措词比德国要尖锐得多,强调苏联的对外政策“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国卷入冲突中去。”⑤斯大林在这里强调了避免卷入未来世界大战的中立立场而不是历来主张的集体安全政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德国法西斯为发动世界大战必须解除面临两线作战的忧虑。著名史学家威尔斯著的《世界史纲》评论说:“德国要发动战争,最怕面临两线作战这个人所共知的战略,即德国传统的忧虑,在东部同俄国军队作战,在西部同法国军队作战,在海上同英国军队作战。那么,德国将成为瓮中之鳖。”⑥“希特勒急于促使苏联保持中立”,⑦大幅度地改善同苏联的关系,破坏英法苏谈判。193年8月19日晨,里宾特洛甫受权急电莫洛托夫建议签订一项特别议定书,规定缔约双方在波罗的海地区一带划分势力范围,强调“立即访问莫斯科是我们的最大利益”。21日晚,斯大林复电说:“希望德苏互不侵犯条约成为改善我们两国关系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⑧。8月22日,希特勒在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已经从西方列强的手中把(俄国援助)这个家伙打掉了”,“现在我们可以打击波兰的心脏了。军事道路已经畅通无阻”⑨。会议一结束,希特勒就下达了实施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的命令。8月23日里宾特洛甫访问莫斯科,并于当晚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著作强调“在当时情况下,苏联政府必须作出抉择,或者为了自卫的目的,接受德国提出的关于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从而把和平局面延长一个时期”,“或者是拒绝德国关于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从而使西方大国阵营中的战争挑拨者”“立即把苏联拖入战争去同德国进行武装冲突”。“这个条约有利于我国国防力量的加强,它推迟了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时间”。⑩“苏联面临一项抉择:要么同德、意、日、英、法联盟相对峙”,“要么同德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摧毁英法美帝国主义企图同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建立反苏统一战线的计划”。(11)问题在于把一个复杂的国际问题归之为要么和德结盟要么对德开战是显然简单化了。问题还在于评论这样一个关系全球利益的国际条约应当有一个客观标准,它只能是:加速还是推迟抑或防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还是相反。片面强调是否加速或推迟苏德战争的爆发,甚至以此作为唯一标准是不妥当的。 一个不容驳倒的史实是紧接着苏德条约的签订,9月1日德国发动了侵略波兰的战争,具有世界影响规模的大战爆发了,这绝非偶然的巧合,显然苏德条约给希特勒卸下了准备承受两线作战的千斤担,并使当时英、法、苏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成为不可能,从而触发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法国史学家亨利·米歇尔认为“德苏条约的签署等于是波兰的死刑判决书。同时,这个条约也终于决定了希特勒进攻的方向”。(12)《世界历史年表》也标明:“1939年8月23日德苏互不侵犯条约造成战争不可避免”。(13)对苏联来说,虽然它使自己暂时避免了对德作战,但是这是以促使德国对英法开战取得的。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祸水东引还是祸水西指都不能认为是光彩的。况且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附有一个秘密的附属议定书,规定苏德两国在波罗的海地区划分各自势力范围,共同瓜分波兰的条款。(14)尽管苏联一直极力否认这一事实的存在,然而,历史的发展证明战争初期苏德双方的行动却和秘密协议不谋而合。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苏德的预谋可以留待历史来检验,但是它并不妨碍我们对整个苏德条约实际后果的评价。夏伊勒颇有见地的评论说:“苏联只不过是做了一年以前英国和法国在慕尼黑所做的同样的事情:以牺牲小国为代价,买得了和平和整军经武以备对付德国的时间。如果张伯伦在1939年9 月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来姑息希特勒是正当的,而且很光彩的话,斯大林一年以后以牺牲始终拒绝任何苏联援助的波兰来姑息德国元首又有什么错误和不光彩的地方呢?”(15)威廉·伍德拉夫评论说:“1938年英法在慕尼黑谋求绥靖,1939年8 月俄国以相似的努力谋求同希特勒的绥靖。”(16)的确,从触发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妨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角度看,苏德条约和慕尼黑协定在本质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