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得与失(3)
当时,由于某些基层党员干部蜕化变质,被敌人拉拢腐蚀下水,使得一些地方的基层组织被敌人操纵;有的虽然没被敌人操纵把持,但也软弱涣散,不能很好的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很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所以,“对于那些领导核心毛病很大的,或者领导干部太弱的单位,上级要选派得力的人去加强领导”。(14)“凡是被敌人操纵或篡夺了领导权的地方,都必须进行夺权的斗争,否则,要犯严重的错误。”(15)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经常工作和组织生活建立和健全起来”。(16) 通过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行,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并带领广大群众坚守农村社会主义阵地。 必须指出,被敌人操纵或篡夺了领导权和被蜕化变质分子把持领导权的基层组织,毕竟只是极少数,对于这样的基层领导权必须坚决地进行夺权斗争。但决不能草木皆兵,扩大敌情,把不属这类性质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权也给夺了,势必影响和冲击基层组织的经常性工作,给党的事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把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问题提到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高度 1963年下半年后,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对抗加剧,在此之前的“匈牙利事件”和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对农村基层政权有三分之一不在我们手中的错误估计,毛泽东多次提出“出赫鲁晓夫”的问题。1964年6月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从防止“出赫鲁晓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毛泽东强调,要使帝国主义预言家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或四代领导人身上的预言彻底破产,必须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提出了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以适应“夺权斗争”的需要。“五条标准”就其内容来说,不管当时,现在和将来都是正确的。只有选好接班人,才能保证党不变质国不变色,才能确保中国人民永远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阔步前进。可惜的是毛泽东把每一条都与一个假定的“赫鲁晓夫”联系起来。毛泽东所谓的“赫鲁晓夫”不是指真正搞“和平演变”的人,而是指与自己的意见,观点不一致的人。结果造成唯个人意志来评判“五条标准”使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在培养、造就、选拔革命事业接班人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失误。 6、把干部是否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合格与否的标准之一 干部参加劳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党的传家宝。它对于密切干群关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避免官僚主义、促进生产的发展等意义重大。所以,“动员和组织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17)作为执政党的农村基层干部,“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教育,势必脱离广大的劳动群众,势必出修正主义”。(18)党中央和毛泽东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农村基层干部能够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素的劳动本色,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成为“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又红又专,不是浮在上面,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而是同群众打成一片,受群众拥护的真正好干部”。(19)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作为一种制度,影响深远。 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一大特点 六十年代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尽管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最后发展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依据,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结局。但是指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三个纲领性文件都无一例外地强调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前十条》就是根据湖南、河南等省的二十份报告材料作出来的。并专列一条讲调查研究的内容。《后十条》和《二十三条》里都规定领导人亲自下基层蹲点的内容。全国有一百多万干部到农村基层蹲点搞调查研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在我党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但由于调查研究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分不清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什么是本质,什么是现象。加之自1957年反右以来,只反右不反“左”,人们习惯于用“左”的眼光看问题,很容易把问题现象看“左”。他们没能从实际出发去占有大量的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科学分析,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而是“唯书”、“唯上”,在调查研究之前心目中早已定下了“左”的调子。总之,由于思想路线不端正,即使深入实际工作中去也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来。教训是非常沉痛的。 综观整个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正确与错误并存,动机与效果相异。由于对我国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认为我国社会中出现了严重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所以必须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打退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猖狂进攻,为此,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农村基层组织进行夺权斗争。扩大了敌对阶级的力量,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错误地打击了一大批基层干部。后来运动进一步发展为“重点是整党内的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把阶级斗争的范畴从经济领域扩大到其它领域,使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最后发展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依据。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左”倾错误还没有达到支配全局的程度,运动自始至终强调抓生产,并把增产或减产作为衡量运动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强调生产建设是我们的主要任务。运动中解决了少数基层干部违法乱纪强迫命令作风和经营管理混乱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对促进党政机关廉政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 当前,我们的党风问题和社会治安状况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情况。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总结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得与失,扬长避短,对于加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⑨⑩(11)(12)(14)(15)(16)(17)(18)(19)分别引自《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第684、733、821、821、728、779、688、700、714、711、689、779、779、712、691、693页。 ⑦(13)《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807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13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