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九一八事变后阎锡山的拥蒋统一立场(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曾景忠 参加讨论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竭力想求得阎的支持,南京则倚重阎翰旋调停,阎之态度举足轻重。12月14日阎复张、杨电中连提四个问题质问:“第一,兄等将何以善其后?第二,兄等此举,增加抗战力量乎,减少抗战力量乎?第三,移内战为对外战争乎,抑移对外战争为内战乎?第四,兄等能保不演成国内之极端残杀乎?”“今兄等是否更以救国之热心,成危国之行为乎?”电文说:“不洽之争论尚且不利于国家,今兄等行此断然之行为,增加国人之忧虑,弟为国家、为兄等,动无限之悲痛,请兄等亮察,善自图之。”(34)显然,阎氏责备张、杨“以救国之热心,成危国之行为”,要他们慎重考虑如何处置善后。同日,阎致南京孙科电,转述其致张杨电文,让南京对他放心。同时他表示:“西安事变,关系国家存亡,介公安危至巨,鄙见以为处理尤应适宜。”他是劝南京慎重行事,蒋的安全要紧。后南京托请阎翰旋调停,营救蒋介石。阎表示:“竭尽绵薄,不顾一切营救蒋公脱险。”(35)
    一些论者根据有关回忆资料,说阎锡山事变前曾答应张学良:“你干天大的事,我也能帮助你。”待事变发生后,阎却说:“现在的事比天也大了,我不能帮助。”(36)似乎张学良有被阎出卖的感觉。这些说法尚有值得研究之处。从事变发生后阎致张杨的电中可以看出,在这之前,阎曾劝过张:“今日国家危险极矣,不洽之争论,结果与国家不利,当徐图商洽。”(37)有与蒋不同的意见尚须“徐图商洽”,何至怂恿张杨采取这种惊人举动。事变发生后张杨致阎电表示:“兹事甚急,事先不及与公商谋,在此一并向公表达学良的歉意。”(38)可见,事变前阎锡山并不了然张杨会采取拘蒋这样激烈的行动。相反,倒是阎氏早已觉察张学良亲中共的态度,阎在事变发生两个月前通过徐永昌转达提醒过蒋氏:“不引共以抗日”,注意抚慰东北军,使张“不因日本而亲共”,阎对张亲共是不以为然的。故而事变发生后,阎氏本着维护蒋氏和国家统一的心愿,持反对兵谏的态度,恐非事先怂恿张学良采取过激行动,而事后又似乎背弃承诺出卖张学良。
    五、拥蒋一御侮的地方实力派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后阎锡山与蒋介石关系改善。就团结统一、抗日御侮,积极为国民政府中央和蒋介石献计献策,抵制日本分裂中国的阴谋,反对“华北自治”,劝止调停反蒋事变等方面来说,阎锡山是突出的拥蒋统一御侮的地方实力派。
    作为地方实力派的阎锡山与中央政府蒋介石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摩擦和斗争(只是有时激烈尖锐一些,有时缓和一些),这是肯定无疑的。但是,研究阎锡山与中央政府蒋介石的关系,不仅要研究其互相矛盾斗争的一面,也要研究其统一合作的一面,才能免失偏颇。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国难深重的历史条件下,阎主张消弭内忧以御外患,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在总的政治方针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正是阎拥蒋统一御侮的政治思想基础。有些地方实力派则相反,或因日本的拉拢挑拨而拥兵拥地自重,或以抗日为号召与中央政府对立。与其他地方实力派不同,阎锡山尽管过去反蒋,但九一八事变后始终坚持拥蒋统一立场,主张消弭内忧,奋发自强,以御外侮。他致力于山西本省建设,提出守土抗战,似亦不能仅从军阀本性分析其为增强扩充实力,日本打到阎的地盘,他才被迫参与发动绥远抗战。恐怕不能否认阎抗日御侮的民族意识。他一再抵制日本分裂阴谋。他进述国难已亟,至于泣下,他反省自责过去发动内战感到痛心。故他对凡与中央政府相脱离、相对立者(华北、西南、西北)均予反对。包括对于共产党,他曾力主剿共,但当民族危机加深,中共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后,他也与张杨一起劝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正是这种民族立场、民族意识,使他积极投入抗日民族战争。与宋哲元在卢沟桥事变后犹豫动摇、致失抗战良机、平津迅陷敌手不同,阎锡山却发动了有声有色的山西抗战。
    无论在华北,还是在全国,坐镇山西的阎锡山在时局变动中的立场态度至关重要。他坚持拥蒋统一抗日立场,对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治稳定是有重要影响的。单就1935年─1936年几次重大事变而论,假如阎锡山在“华北自治”恶浪中推波助澜或卷入进去,两广事变时在北方响应,西安事变时支持张杨,那么中国政局会是什么混乱局面?身居中枢的蒋介石是看得清楚的。阎拒绝“华北自治”,蒋赞扬他深明大义,是华北转危为安之先着。两广事变、西安事变中,阎均为南京所依赖进行调停翰旋的重要人物。蒋对阎器重倚仗有加,遇有重大决策向他征询。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询阎“此事应如何应付?”阎复电:“山意对方利用形势,野心暴发。我方必须有抗战之决心,或可有和平的希望。”蒋批示:“尊见先获我心。当在不求战而必抗战之决心下努力一切。”李云汉认为,蒋同阎意见一致,于抗战决策实具重大影响。(39)此言恐并不夸张。总之,九一八事变后阎锡山拥蒋统一御侮对稳定华北和全国政局,准备和发动抗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注释:
    ①阎伯川先生纪念会编:《民国阎伯川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以下注引此书简称《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第五册,第1808页。
    ②《阎锡山致蒋介石电》,1933年3月9日,《年谱》第四册,第1699页。
    ③《阎锡山致汪精卫马未电》,1933年4月21日,同上书,1707页。
    ④⑦《阎锡山复汪精卫有电》,1933年6月25日,《年谱》第五册,第1836页。
    ⑤⑥⑧《阎锡山日记》,同上书,第1833页、第1955页、第1728-172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