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逝世了!甘地为实现一个“非暴力”的印度社会,奋斗了终生! 有人认为甘地的“非暴力”是印度教占统治地位的印度传统社会的产物,或者说它是有深刻地社会背景的,对此,连尼赫鲁都是不甚同意的。尼赫鲁说除甘地的故乡古扎拉特的耆那教信奉“非暴力”外,印度的其他各邦受“非暴力”的影响是很小的(23)。 事实也正是这样,印度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是酷爱和平的,但并非和平主义者,更不是非暴力主义者。考察印度社会,正义和非正义之间的暴力斗争,是屡见不鲜的。特别是二百多年来英国殖民者与印度封建地主、王公贵族以暴力为基础结成的联盟,把印度变成了人间地狱。印度人民为争取独立和解放,农民起义从未停止过。所以,英国史学家凯思林·高夫在对印度农民运动作了长期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说:在过去的二百年中,印度各邦都发生过无数次起义,“印度农民有着长期武装斗争的传统。”(24)在印度农民占总人口90%以上而且绝大多数信奉印度教的国家里,武装起义如此频繁,是值得研究的。 但是,甘地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真理即非暴力”的斗争哲学,他的“泛爱”的超阶级的人性论和宗教道德观,是唯心的,他所追求的“真理”永远不会成为现实。但不管他的主观动机如何,他所坚持的“非暴力”的“不合作”斗争方式,却正顺应了印度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过程中,为印度资产阶级帮了大忙。甘地一生倡导“非暴力”,最后却惨死于暴力的血泊之中。 印度独立了,印度资产阶级把“国家权力既已掌握在自己手中,再也没有发动任何群众运动的必要了。”(25)甘地与国大党的“联盟”关系,也从此结束,从来就不曾承认过把“非暴力”作为原则和信条的印度资产阶级,在他们掌权之后,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事实表明,他们对印度工农群众施用暴力的次数和规模,甚至远远超过了英帝国主义。 总之,正如我在文章开始时所指出的那样,我只是对甘地与国大党的关系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至于如何评价甘地和甘地主义的问题,那是另外文章所要论述的问题了。 注释: ①尼赫鲁:《印度的发现》第469页。 ②〔印度〕拉萨夫:《印度社会》,第294页,商务1972年。 ③帕姆·杜德:《今日印度》下册第26页。 ④⑤⑥尼赫鲁:《印度的发现》第470-472页。 ⑦《印度的发现》第474页。 ⑧《印度的发现》第478页。 ⑨《印度青年》,1924年9月号。 ⑩转引自《印度的发现》第82页。 (11)转引自《印度的发现》第479页。 (12)〔印度〕萨拉夫:《印度社会》第326页,商务1977年。 (13)转引自《南亚研究》1983年第四期,第37页。 (14)参阅《南亚研究》1983年第4期第37页。 (15)《印度的发现》第480页。 (16)(17)(18)尼赫鲁:《印度的发现》第481页。 (19)杜德:《今日印度》下册,第26页。 (20)(21)尼赫鲁:《印度的发现》第589、591页。 (22)〔苏〕巴拉布舍维奇、季雅科夫主编:《印度现代史》上册、第646页。 (23)尼赫鲁:《印度的发现》。 (24)参阅《历史研究》1977年第五期第143-144页。 (25)〔印〕南布迪里巴德:《圣雄甘地与甘地主义》第13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