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郎赵郡李公”,未详。 紫微郎“安定梁公、弘农梁公”,疑为梁颢、梁湛。《宋史》卷二九六《梁颢传》:雍熙四年,“与梁湛并召为右拾遗、直史馆。” “故邓帅陇西李公”,即李至。至(947-1001)字言几,据《宋史》卷二六六本传,太宗建秘阁,命兼秘书监。咸平初授武信军节度(按《宋史·地理志》,邓州为武胜军节度,“信”字当误)。 “故副枢广平宋公”,即宋湜。湜(950-1000)字持正,咸平元年拜给事中、枢密副使,三年从真宗北巡,卒于道。《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故阁老王公”,即王禹偁,禹偁(954-1001)字元之,累知制诰,为翰林学士,其知扬州在至道二年(详后)。《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除上述外,丁谓亦尝作诗入社,详下。 三、西湖结社诗集及佚诗 真宗景德三年(1006)春,丁谓将结社诗汇编成集,并作《西湖结社诗序》冠篇。序略曰: 三公四辅,宥密禁林,……咸寄诗以为结社之盟文。自相国向公(敏中)而降,凡得若干篇,悉置意空寂,投迹无何,虽轩冕其身,而林泉其心。噫,作诗者其有意乎!观其辞,皆若绩画乎绝致,飞动乎高情。……谓爱常师能树立其事,指名其境,而为当世名公巨贤依归趋向之若是,真所谓不可多得之人也。既作诗以贻之,又命予为序…… 孙何《白莲社记》亦称“峡路运使、史馆丁刑部(谓),顷岁将命瓯闽,息肩乡里,复又写二林之幽胜,集群彦之歌诗,作为冠篇,鼎峙兰若”。按:丁谓(966-1037),字谓之,改字公言,早年以古文与孙何齐名。真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仁宗即位,贬崖州。《宋史》卷二八三有传。据所作序,诗集收诗以向敏中为首,盖以其为时相之故。序末称“既作诗以贻之”,则丁谓是时显然已经入社。 大中祥符二年(1009)冬十一月十五日,太常博士、通判信州钱易作(西湖昭庆寺结净行社集总序),略曰: ……荐绅大夫争投文以求为社中人焉,上自丞相宥密,下及省阁名公,英兖声诗,远光江海。……今旧相右丞河内向公首缀风骚,相继百数。……他年入社,愿除陶、谢之俗情;今日序诗,聊助生、融之末简。 从是序盖可知两点:一是诗集作者多达一百余人,二是此时疑已付梓,故有“末简”之语。另外,钱易既称“他年入社”云云,则他是时似尚未入社,且说明白莲社仍继续存在。 西湖白莲社诗集久佚。前引《咸淳临安志》卷七九记杭州大昭庆寺曰:“天禧中,园净大师创白莲社(按:白莲社创于淳化初,此误,盖以园净大师卒于天禧中之故),有堂二,曰碧玉、曰四观。古刻有《白莲堂诗》、《文殊颂》、《菩提寺记》,皆毁于火。南渡初,以其地为策选锋军教场,惟存戒坛数间而已。自嘉定至宝庆初,渐复旧观。”据知当年寺中有白莲堂,盖结社诗亦曾刻于堂中。又,前引宋白、孙何、丁谓、苏易简、钱易诸序记碑铭皆见《续藏经》本《园宗文类》,而所收《文类》为残本,不知原本收有结社诗否。 我们今天固然愿意品味一下当年的结社诗,但已十分难得了。《咸淳临安志》在述大昭庆寺之后,引有两诗,一首为陈文惠公《尧佐》作,曰: 湖光山影里,静景与僧分。一榻坐临水,片心闲对云。树寒时落叶,鸥散忽成群。莫问红尘事,林间肯暂闻。 此诗又载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七,题作《游湖上昭庆寺》,参其内容,盖仅为游寺诗,非是所谓入社“盟文”。另一首为王禹偁作,曰: 梦幻吾身是偶然,劳生四十又三年。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东林种白莲。入定雪龛灯焰直,诵红霜殿磬声圆。谪官不得余杭郡,空寄高僧结社篇。是诗见《小畜集》卷一○,题作《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严社主省上人》,第六句“诵红”作“讲经”,是,“诵红”形讹。不需考辩,此诗无疑即入社诗。前引孙何《记》谓王禹偁入社在扬州,考禹偁于至道二年(996)十一月二十四日奉诏由知滁州移知扬州,十二月四日到任,是年四十三岁,则寄诗当在至道二年十二月。今人徐规先生《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将是诗系于至道二年春夏间知滁州任内,且仅谓该诗“对杭州风景爱慕之情溢于言表”,盖未详其本事,故无法了解是诗的写作背景及丰富内涵。在结社诗集久佚的今天,我们似乎只能读到这一篇佚诗了。 四、西湖白莲社的意义和影响 释省常墨血书经,结僧为社,表现了他的宗教狂热,同时以此惊世沽名,原不足道;但当他公开号召公卿大夫寄诗入社,而太宗、真宗两朝许多著名官僚、作家和诗人居然群起响应,纷纷寄诗,则原有单一的宗教性质即发生变化,西湖白莲社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文学结社,而对北宋思想文化的发展、诗文革命运动产生着重要影响,使之成为宋代值得研究的文学社团之一。 省常自称他结社的目的,非在设奇沽誉,而是针对宋以来古文家排佛。智园《白莲社主碑文》写道: 公(省常)每顾门人曰:“国初以来,荐绅先生宗古为文,大率学退之(韩愈)之为人,以挤排佛氏为意。故我假远公之迹,以结社事,往往从我化。而丛碑委颂,称道佛法,以为归向之盟辞,适足以枳棘异涂,墙堑吾教矣。世不我知,或以我为设奇沽誉者,吾非斯人之徒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