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末清初西方科技输入中国之管见(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科学学研究》 张云台 参加讨论

2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
    明末清初由欧洲传教士输入西方科技,主要是修改历法,传授天文学和数学,其他甚微。
    2.1修改历法及传授天文
    中国的天文学到明代止,已有3000年的历史。明末清初,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逐渐走向衰落。
    中国古代,颁历权始终是皇权的象征。朝廷设有钦天监,掌管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明代历法一直使用大统历和回回历(元代传自西域),因使用时间太久,误差逐渐加大,对24节气和日月食的测定,与实际情况常有很大差距,已多不合天时。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一次日食,钦天监未测准,于是有人提出组织翻译介绍西法。由于阻力大,未能实现。当时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积极主张历法改革。
    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立即抓住这一机会,以传播西方天文学为敲门砖,积极参与历法的修订工作。利玛窦在1605年写给欧洲教会的报告中说:“如果能有一位天文学家来到中国,我们可以先把天文书籍译成中文,然后就可以进行历法改革这件大事,做了这件事,我们的名誉可以日益扩大,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内地传教,我们可以安稳地住在中国,我们可以享受更大的自由。”⑦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他们参与历法改革的真实动机。罗马教廷立即采纳利玛窦的建议,选派了不少博学多才特别是懂天文学的耶稣会士来华。例如,邓玉函是伽利略的挚友、灵采研究院第七名院士,他既通晓天文、数学、物理和医学,又精通德、法、英、葡以及拉丁、希腊、希伯来等文字,艾儒略“除饱通天文、物理、算术、化学外,复精研形而上学,又能披读我国经史。”⑧此外,庞迪我、熊三拔、阳玛诺、金尼阁、穆尼阁、汤若望和南怀仁,都以他们来华后的优异成绩证明了他们的才华。他们都与在朝廷做官的士大夫徐光启、李之藻等人来往,也颇得自明万历至清初一些皇帝的赏识。
    崇祯二年(1629年),钦天监所报的日食又未测准。而徐光启依西法预测的日食却相当准确。于是徐光启被朝廷委任主持修改历法的工作,徐光启聘请李之藻、西方传教士龙华民(意大利人,1579年来华)、邓玉函(日尔曼人,1621年来华)等人参加编译天文学书籍,从崇祯二年(1629年)开始,历时5年,终于完成了《崇祯历书》的编纂工作。在编纂中,他们确定的方针是“熔彼方之材质,入大统之模型”。这种洋为中用的思想,还是正确的。《崇祯历书》的编纂第一次在中国传播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建立的宇宙体系。《崇祯历书》以本轮、均轮体系解释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使传统的中国天文学从代数学系统开始向几何学系统转变。《崇祯历书》还引入了明确的地球概念,引进了经、纬度以及有关的测定、计算方法,使得日食、月食的计算和其他天文计算比传统的中国方法有了进步。《崇祯历书》首次采用360度制,一天96刻制。经度以12次为系统,纬度从赤道起算到90度,比过去传统的中国计算方法简便多了。但是该书对哥白尼学说却只字未提,在体系上完全是第谷的,因此就其内容来说,西方传教士当时所输入的,并不是欧洲天文学中最先进的东西。
    1664年5月清兵进入北京,明末天启三年来华的日尔曼传教士汤若望乘乱中自奉为历局首脑,向清政府投降。同年汤若望将新历法献给顺治皇帝,清廷颁行新法,称为《时宪历》,钦天监的职务也委派汤若望担任。汤若望还重新制作了已经损坏了的天文仪器,如浑天星球仪,地平日晷仪和望远镜各一部。康熙时,南怀仁为钦天监副,他改造了观象台6种仪器:如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经限仪,象限仪和地平纬仪等。这些仪器于1673年造成,它们现存北京古观象台。南怀仁又于1674年写成《灵台仪象志》,将各种仪器之制法、用法和使用这些仪器测得的各种记录绘制图表加以说明。乾隆年间(1716年)来华的德国传教士戴进贤主持纂修了《历象考成后编》,书中写道:“日月五星之本天(即轨道)旧说以为平圆,今以为椭圆,”⑨“地球与日月距离之计算,采奈端(即牛顿)之术。”⑩戴进贤介绍的天文知识还只是第谷的天文学体系以及刻卜勒、牛顿的观测与计算方法,对哥白尼学说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并未涉及。直到1760年耶稣会士蒋友仁(法国人,1744年来华)在其《坤舆全图》中介绍了刻卜勒三定律,明确宣布哥白尼学说是唯一正确的,这是最早将哥白尼之日心地动说原理传入中国的文字材料。
    综上所述,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就天文学方面而言,明末则当以《崇祯历书》为集其大成者,而以第谷之学说为主;清初则以《历象考成后编》为集其大成者。哥白尼之日心说直至此期最末之年,方由蒋友仁传入,当时中国学者犹不信其言。而这时距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发表已经200多年了。
    2.2传授数学及其影响
    天文、历法的发展需要丰富的数学知识作基础。欧儿里德几何学、算术笔算法、对数和三角学等数学知识的传入,都同天文学的传入有密切的关系。
    早在1607年就由利玛窦口译、徐光启笔述了《几何原本》的前6卷。这也是利、徐两人合译的第一部科学著作。他们用的底本是利玛窦的老师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C·Clavius公元1537-1612年)的注解本,全书共15卷。《几何原本》的传入,对中国数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徐光启在《几何原本》序文中指出,数学所以成为一门最基本的科学在于它是“众用所基”,能为许多学科所用。可见,他已明确认识,凡有量的关系存在的地方,就必定要用到数学。
    利玛窦还带来了克拉维斯编的《实用算术概论》。他与李之藻参考《算法统宗》,编译了《同文算指前编》、《同文算指通编》和《同文算指别编》。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欧洲笔算的数学书。书中讲述了自然数、小数的算术四则运算和用笔算解比例、开方、级数、方程等问题。其中“所述比例,级数、皆前此中土所未有闻。”(11)这部书对中国算术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由于中国学者的重视并加以改进,笔算的应用才日渐普遍起来。三角是在《崇祯历书》中介绍到中国的,其中邓玉函撰写的《大测》、《割圆八线》,罗雅谷撰写的《测量全义》介绍了平面三角、球面三角和三角表。对数是波兰传教士穆尼阁(1646年来华)于清初顺治年间在南京传授给薛风祚的。穆尼阁死后,薛风祚汇编了一部丛书《历学会通》共3集40种,于1664年出版。这部书第一次在中国介绍了对数和对数表,其中《比例对数表》是从1到2万的常用对数表;《比例四线新表》是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的6位对数表;《三角算法》中讲的平面三角法和球面三角法都比《崇祯历书》的更为完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