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评大革命时期的张静江(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海学刊》 陈国强 参加讨论

这时期,由于国民党内部自始就有冯自由、张继、谢持等竭力反共,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阳奉阴违,孙中山在世时,他们慑于其崇高威望未敢轻举妄动。1925年3月孙中山溘然长逝后,这些右派开始明目张胆地从事反共分裂活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出现分崩离析的纷扰迹象。同年11月,右派分子会集北京西山,举行所谓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并作出:取消国民党左派控制的政治委员会;开除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的党籍;另立国民党中央;解除苏联军事顾问,重订对苏政策等项决议。是为反共反苏、破坏国共合作的“西山会议”。
    对党中这一重大事件,蛰居上海的张静江态度如何呢?张当时的态度是明确的:事前他曾“忿然”反对,竭力阻止,会后则“若口劝言”,期望西山会议派分子改变立场。西山会议派核心要角之一居正在《梅川谱偈》中曾记述其本人参加会议的经过,内中有“……折回上海,访许汝为(即许崇智)总司令,告以子超(林森)、海滨(邹鲁)、季陶(戴季陶)、楚伧(叶楚伧)、元冲(邵元冲)等均到北京种种原因,促余前往,余答以去姑不去,名可俱名,汝为即电北京。过后访张静江,静江忿然曰:‘北京开会通电,有汝名在,果尔,余定去广东汝等作对。’余曰:‘我本无成见,但是你老要作对,我定去北京。’不欢而散。”⑨据此可知,张静江对上述右派反共分裂行径是持鲜明反对态度的,他保持了与广州国民政府相一致的正确立场。“西山会议”后不久叶楚伧主持的上海《民国日报》成为西山会议派鼓噪的喉舌,该报连续刊载“国民党为什么取消共产党的党籍”,“解决国民党和共产党抱合形势以后”等长篇专论,积极从事反共分裂宣传⑩。张静江以其在党中的特殊地位和私谊关系,对叶楚伧等再三劝诫,期望促其觉醒,蟠然变计。蒋介石在这年12月25目《忠告海内外各党部同志书》中曾提及说:“惟上海《民国日报》亦为其所利用,怪异之论,层出不已,最可痛心,张静江同志苦口劝言,犹不能促其觉悟,彼辈自承为读后甚为感动,而饰词强辩,曾未稍改。”(11)显然,张苦口婆心的几番劝告,并未取得明显的效果。
    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张静江南下赴会并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在这次大会上,被他视为党中“后起之秀”的蒋介石以军界领袖的资格跃居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跻身权力核心,成为广东革命政权中与汪精卫并驾齐驱的军事强人,广东国民政府隐然形成汪主党政,蒋主军事的蒋汪合作局面。汪蒋既彼此借重,相互利用,又暗中较劲,勾心斗角。张为了改善蒋汪关系,曾以其与汪蒋的深厚交情居间调和。1月26日,张静江亲自邀请蒋、汪夫妇同游黄埔海神庙等地,即其融洽双方感情的联欢之举(12)。
    
    从“中山舰事件”到“四一二”事变前后为第二阶段。此期的张静江作为蒋介石的幕后军师和政治靠山,为蒋介石抓权植势,排除异己,登上国民党的最高权位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蒋介石限共排共,最终确定反共清党大计起了核心的决策作用,并成为策动和协调国民党内新老右派实施反革命事变的反共急先锋。这期间,张静江一度出任国民党中常会主席。作为孙中山之后国民党的首任中常会主席,张的所作所为,对当时及此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1926年3月发生的“中山舰事件”,虽然迄今仍然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但蒋介石无疑是唯一的获益者。蒋运用软硬兼施、翻云覆雨的诡谲手腕,逼走了汪精卫,抑制了共产党,并将苏联顾问季山嘉等遣送出境,取得了一石三鸟的意外收获。这一事件,已经暴露出蒋介石的反共面目,“就整个反共斗争的里程上看,十五年的广州定乱(即‘中山舰事件’),实是十六年四月全面清党的前奏。”(13)
    事件发生后,远居上海的张静江唯恐骤行不义的蒋介石陷于进退失据的窘境,遂“不辞道远,抱病南下”,于22日抵达广州(14)。对蒋介石“迹近越权乱纪”的上述断然举动(15),张赞赏备至,“极称为天才”。当张到粤之初,蒋介石“仍欲彻底解决共产党”,“断此亡党之毒腕”,但张深知蒋介石羽翼未丰,力劝其不可操之过急,不可过早亮出反共底牌。他向蒋指陈:“共产党徒病幼稚,无拳无勇,终何能为?”劝蒋暂行稳忍,并面授机宜:“止其包办之(农工)运动而约束之,必可就绪。”(16)为了扶持蒋介石,填补汪精卫出走后广东政坛上的权力真空,张静江以其半身不遂的病残之躯,决意留居广州,斡旋各方,参预机密,为蒋介石出谋划策,成为人所共知的幕后军师(17)。
    蒋介石制造反共事变和张静江助蒋决策,很快召来了右派的支持。西山会议派要角叶楚伧、邵元冲追随张静江南下广东。不久,陈果夫、陈其采于5月初“应邀抵穗”。他们会集广州,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处境极艰,且缺乏人手帮助”(18)。此时在张的心目中已经定下了反共排俄的方策。
    当时,张静江以国民党元老身份,作为“唯一能为蒋氏出主意的人”(19),虽不具备正式名义,但却扮演了左右全局的实际决策人角色。“当时一切重要政治问题,都由蒋介石、张静江和鲍罗廷三巨头秘密商谈进行;鲍公馆门前的盛况,已大不如昔。从前各要人都来他这里求教,现在他却要移樽到半身不遂的张静江的行馆,向蒋介石、张静江请示。”(20)
    在巩固了蒋介石权位之后,张静江、蒋介石又合谋从党务上向共产党发动攻势。1926年5月15日,在张、蒋策划和操纵下,国民党召开了以整理党务为中心的二届二中全会。会上蒋介石打着“消除疑虑,杜绝纠纷”,改善两党关系的幌子,先后提出限制、打击共产党的四个议案,其第二案规定:共产党人“不得充任本党中央之机关部长”,“在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其数额不得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把共产党人排斥在国民党中央各部和各级领导机构之外。第三案为选举中常会主席案,按照事前的预谋和默契,蒋介石提议增设中常会主席一职,并将张静江推上此一高位,从此由幕后直接走到前台,开始名正言顺地配合蒋介石开展限共排共的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