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江走马上任后,立即对国民党中央党部进行全面的改组。5月25日,共产党人谭平山(原任组织部长)、毛泽东(原代理宣传部长)、林祖涵(原农民部长)、刘芬(原中执会秘书长)等被迫辞去所任职务。28日,中常会通过张静江的提名,由蒋介石兼任组织部长(陈果夫为该部秘书)、顾孟余代理宣传部长、邵元冲任青年部长、甘乃光任农民部长。6月1日又任命叶楚伧为中执会秘书长。邵、叶等人均系有名的反共分子,且曾出席“西山会议”,“三二○”事件后应蒋之邀请赴粤。张静江控制下的中执会“此项人事上的新部署,显然是在阻止共产党份子的渗透与把持,以为日后的清党工作铺路(21)。可以说,张蒋炮制和通过“整理党务案”,并完成上述重要职位的人事大改组,是他们共同策划的第一次“清党”。正因如此,后来蒋介石把二中全会看作是“国民革命成功的关键”,是“本党与共产党消长的分水岭”(22)。 借助于张静江的策划配合,蒋介石迅速巩固了既得权位,开始加紧攫取更广泛的权力。6月5日,蒋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6日,张静江以足疾为由辞去中常委主席职务,改推蒋介石担任。蒋由是独揽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张的这一举动,一则为成全、满足蒋介石独裁集权的欲望,另一方面也是他避怨远嫉、不居名而负实际责任的一种姿态。由于北伐在即,蒋介石后顾无暇,故在北伐期间仍请张静江代理主席职务,由他“秉政中枢”,担负后方实际党政责任。 这期间,张静江除邀集邵元冲、叶楚伧等右派分子改组国民党中央党部,并实现“各处、会首长均由本党同志担任”外,还处心积虑地怂恿陈果夫──陈在蒋介石北伐后代理组织部长职务,全面改组中央组织部和各地方党部。在张的授意下,陈援引了段锡朋、王乐平等加入组织部,培植党羽,“逐渐淘汰共党分子而代以国民党忠实同志”,结果“共产党无形被淘汰了三分之二”(23)。据陈果夫的回忆,当时所有在党务方面“重要事项则决策于静江先生”(24)。为了改组地方党部,夺取地方党权,陈果夫等首先“计划改组共产党把持已久的广东省党部”,因事关重大,陈不敢贸然行事,他于是向张请示,张毫不迟疑地表示:“应该做的事,就负责做去”,“你选出人员提会,我负责使之通过,假使还有麻烦,我可以负责”,为陈撑腰壮胆(25)。在他的指使下,“到十五年十二月,广东省及广州市各级党部大半已归入本党同志的掌握。……将两党部实权完全收归本党同志控制。”(26)对其他各省党部,则陆续选派所谓党务指导员分赴各地改组党务。如段锡朋、郑异往江西,萧静、王宇春、葛武棨往浙江,陈希豪往上海,张道藩往贵州,方治、丁超五往福建,童冠贤、吴铸人往北京,纪亮往绥远,田昆山往甘肃,郭春涛往西北等。事实上,上述人员“担当了为清党铺路的重要任务”(27),而张静江无疑是密谋限共排共并且“发挥出本党内蕴的反共力量”的核心要角,陈果夫则充当了前台的具体执行者。 四 张静江积极策动限共排动和他的曲意护持蒋介石,甘心为蒋之挡箭盾牌的态度,不但遭到了共产党人的有力反击,也招致了国民党内部左派的普遍不满。加以张为人作事“不善于自处”,固执己见,“主观太深”,常自作主张,独断专行,“每次开会,每有问题,都不大讨论,他自以为是的都通过,自以为不是的总搁起”,“因此便成了众怨之府,种下了后来的种种恶因”(28)。 其时,举世瞩目的北伐战争正轰轰烈烈地进行中。在中共和苏联的推动协助及蓬勃兴起的工农运动配合下,北伐军进展迅速。1926年10月10日攻克武汉,11月9日,蒋介石率军进抵南昌。随着北伐事业的顺利发展,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加剧了。集大权于一身的蒋介石在胜利的欢呼声中独裁反共的倾向日益明显。他抵达南昌后,就蓄意把南昌经营成反共反革命的中心和策划全面清党的基地。 12月31日,张静江偕同国民政府代理主席谭延闿等自广州到达南昌。1927年1月7日,蒋、张、潭等举行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暂统驻南昌,迁移问题留待三月间中央全会讨论。”(29)由此挑起迁都之争,革命营垒的分裂由暗转明,趋于表面化、公开化。 张静江参与策动挑起迁都之争,导致“赣汉对立的空气一天紧张过一天”,而其“倔强不让”的顽固态度,则使他成为众矢之的。当时,“打倒昏庸老朽的张静江”、“清除党内一切昏庸老朽分子”等口号标语遍及于长江珠江各地(30)。在“迎汪复职”、“提高党权”种种宣传之外,“驱张(静江)运动”也应运而起。据陈公博的回忆,当时武汉方面“拿着张先生做一个口实,却也不直接攻蒋,藉口张静江做中常会主席的缘故,高呼着请张静江交还党权给中央”(31)。不言而喻,“驱张运动”的实质是孤立和抑制蒋介石,以防范蒋的独裁与反动。一时间,张成了代蒋受过,备受各方面抨击的活靶子。 由于张静江为武汉革命政府所强烈反对,他未敢西上武汉而始终居留南昌,继续为蒋介石策划“清党大计”。2月1日,蒋偕张及黄郛同上庐山共度农历除夕,三人朝夕相聚密谋对策。不久,张在南昌接见了来自上海的西山会议派要员桂崇基。桂赴赣的秘密使命是为了“敦促速下清党决心”,张与桂“晤谈数次,至为融洽,并定下腹案,一俟北伐军攻克上海即将实行清党”(32)。这期间,上海的吴稚晖等亦分别与右派分子联络,“谋全面清党之实施”,“吴并曾与环珑路四十四号西山会议派之中央党部接洽,意欲两派在不拘名分之原则下一致从事清党工作”(33)。张、吴等新右派与反共“先觉”的西山会议派分子在反共清党的共同点上彼此接近,相互勾结起来。 2月21日,蒋介石以“中央政治会议”名义,设立了由吴稚晖、钮永建、陈其采等组成的“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3月1日又宣布成立以张静江为主席的“浙江临时政治会议”。蒋的上述布置,实际上为“东南清党”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