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不保直接危及到朱明王朝的江山永固,连不关心政事的穆宗皇帝也不免发一些焦虑不安的怨言,隆庆二年春,他们至天寿山时就说:“始知边镇去京师切近如此……今边事久坏无为,朕实心。”(26)的确,边防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由于朝廷上下一致重视,主政大臣厉行整饬,隆庆初年的局势很快有了起色,综合这一时期就整顿边防采取的措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守边将领进行大撤换,改变军队委靡不振的作风,使有才能的将领得以施展。隆庆元年,京师刚刚解除戒严,朝廷立即着手根据在战争中的表现进行赏罚。“逮山西巡抚王维络、总兵官申维岳,苏镇巡抚耿随卿、总兵官李世忠等下狱”,原因是“石州之役,维洛守代州不出,维岳亦畏不敢前,随卿以杀平民充首级,世忠坐援永平不力”(27)他们分别被处以死刑或者削官发配,一次之中处罚如此多的地方高级军事长官,充分表示了朝廷整顿军队的决心,其目的也在于杀一敬百,使诸边守将不敢松懈防务。在严惩的同时,一些治军有方的将领逐步提拔到更重要的位置上,王崇古即是其中之一,他由宁夏巡抚升任兵部待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专抗河套的蒙古军队,后来的事实证明在处理与俺答汗关系时,王崇古的才智远见发挥不可轻估的作用。在提拔武将的同时,隆庆朝一个尤值赞许的法是授与了武将在其防区范围内决断军务大事的权力,朝廷对他们的牵制也较少。史载“王“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以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28)隆庆二年五月,为强化苏镇方面的防御,在浙闽地区抗倭有功的戚继充彼调任都督同知,“总理苏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自总兵以下悉听节制。”(29)通过整顿,从将领到士兵,整个明军临阵畏缩不前的风气大大得以扭转,入犯的蒙古军队遇到坚决抵抗,损伤颇多。隆庆二年十一月,宣府总兵官马芳袭俺答于塞外,两次打败敌军;三年春,“俺答犯弘赐堡,大同总兵官赵岢击却之”,夏四月,“总兵官雷龙袭套寇于塞外,败之”,四年四月,“俺答寇大同、宣府、遂及山西、官军拒却之。”(30)虽说在军事上击败俺答完全消弥边患还不可能,但明军的抵御和出击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蒙古贵州们的嚣张气焰,为和解创造了条件。(2)抓住和解的有利时机,促成北方形势的大转变。隆庆朝臣上下在关键时刻善于审时度势,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战略眼光。隆庆四年十月,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因祖父夺妻负气向明军投降。消息传至朝廷,引起了激烈争论。受降将领方逢时、王崇古上疏力陈这正是打破双方军事对崎的困境,结束连年战争赢得与鞑靼部的和解的好机会,而“御史饶仁侃、武尚胜,叶梦熊皆言敌情叵测”(31)兵部尚书郭乾不能决。当时主政的高拱、张居正力排众议,支持王崇古的建议,十二月明廷派使者护送把汉那吉回蒙古,“俺答迎于河上,祖孙呜呜相劳苦”。(32)随后俺答即派人向明致谢,表示“愿世为外臣,贡方物。”(33)这就是史家盛誉的“俺答封贡。”从此明蒙边境的形势从战乱对立转入和平互市,俺答封贡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当然实现这个转折也与双方本身就存在和解需要分不开。紧接着隆庆五年二月,王崇古又上《确议封贡事宜疏》,提出具体处理封贡,互市八条建议。俺答受封为顺义王,其仑诸首领也随之纷纷受封为都督同知、指挥同知、千户百户。蒙古诸部“事朝廷甚谨,部下率有掠夺边民者,必罚治之”(34)从此“西塞以宁”,“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35)明军因此每年节省下的军费达到六十余万,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朝廷的财政负担,为集中精力着手国内改革创造了条件。(3)重用戚继光及“戚家军”使苏镇方面的防御体系大有起色。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在嘉靖中后期的抗倭斗争中声名鹊起。为加强北方防线东段的实力,他于隆庆二年调任苏镇。戚继光熟谙治军统军之术,到北方后他创造了马、步、车相结合的战术,“节制精明,器械犀利”使“苏门军客”超过了其它边镇;为加强防御他下令增筑空心敌台,到隆庆五年,台功成,自居庸关至山海关”二千里声势联接,精坚雄壮”,(37)使以经敌兵数犯的苏镇在十几年中“边备修饬,苏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法,数十年得无事”。(38)戚继光军事成就的取得主要得力于他所创建的“戚家军”,早在嘉靖三十五年,戚继光在浙东组织抗击倭寇,有感于“卫所军久不习战”(39)他决定在“俗称悍”的义乌招募农民、矿夫、训练组织一支新军。“戚家军”的出现反映出明代卫所制度破坏后军制方面已悄然发生变革。明代分设五军都督府(训练卫所军)和兵部(负责调遣军队),每有战事,皇帝从兵部调将统率卫所军,战争结束卫所军又各归其位,将领则把帅印交回皇帝手中。这样的目的在于使得将不领兵,防止武将权势过大拥兵自重。但是,戚家军”在实质上却是一种“家兵”形式,兵士由将领自己训练,它直接听命于戚继光而不是朝廷。隆庆三年,戚继光到苏镇不久就以北军涣散需要用南军作榜样整顿军风,训练北军唯军令是命的理由要求调原“戚家军”到北方,对此隆庆朝廷几乎没经过什么争论就同意了,从而在事实上进一步承认了“戚家军”的领导者是戚继光个人。当然容许这种改革的存在也反映出明王朝军事实力正一步步衰弱,不得不倚助于某些军事将领个人的力量,“戚家军”实际上是明中后期诸“家军”的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