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东西洋考》卷七《饷税考》载:“隆庆开元,福建巡抚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禁海一直是明王朝对外关系中一个既敏感又复杂的问题。从洪武时期朱元璋改行保守的外交路线,下令“禁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43)以来既便是成祖积极经营与海外各国政府间往来的“弛禁”时期,民间的海上贸易也一直处于被压制的境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隆庆开禁宣布这一沿循了二百年的“祖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同时又把禁而不止的私人海上贸易势力推向一个广阔、自由的活动天地。 隆庆开禁实际上是明廷中“禁海派”和“通海派”几十年论争的结果,到嘉靖期间它又与倭寇问题交织在一起,当时日本国内诸藩混战,无力组织到中国贸易的朝贡船,因此商人们只能“名虽称商,实为寇盗”。(44)而闽浙沿海地区的“奸商滑民”又“以财物役属勇悍倭奴自卫”私互市违禁器物,咸托官豪庇引,有司莫敢谁何。”(45)可见,之所以海禁愈严,贼伙愈盛”(46)在于“贼中皆华人,倭奴直十之一二”(47)实际上所谓的倭寇是以反抗明海禁政策要求自由开展私人贸易的中国沿海商民为主体。海禁既不能杜绝倭寇,反又招致沿海地区富商势家乃至以出海贸易为生的普通百姓转而为寇,其弊也不言自明,隆庆开禁实则是社会形势发展之必然。 民间的海上贸易获得了自由发展,迅速促进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社会生活风俗文化诸方面的变化,这自是后话。 六 回顾隆庆时期所发生的变革,相对于前朝它初见成效,涉及到的领域也很广;相比于后代,它还缺乏张居正主政万历十年改革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然而我认为,它仍然不失为是一个表象矛盾重重,实则暗露转机的时期,在明史研究中隆庆朝的改革理当占据一席之位。 注释: ①(12)《明史·穆宗本纪》 ②⑥⑦(13)(14)(19)(25)(27)(28)(29)(30)夏燮:《明通鉴》卷64 ③《明史·周弘祖传》 ④谈迁:《国榷》卷67 ⑤《穆宗实录》卷9 ⑧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奏疏1:《诸停取银两疏》 ⑨《明史·世宗本纪》 ⑩《明史·邓继曾传》卷207 (11)《明史·严嵩传》卷308 (15)《剑桥中国明代史》P557 (16)(17)(18)《明史·徐阶传》卷213 (48)《明史·高拱传》 (20)朱国桢:《皇明大政记》卷36 (21)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奏疏:《陈六事疏》 (23)《明史纪事本未》卷59:《庚戍之变》 (22)(39)《明史·戚继光传》卷2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