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关于1942年能否开辟第二战场之我见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阎来恩 参加讨论

《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发表了石磊同志的《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一些浅见》一文(以下简称《石文》)。文中结合1942年美、英和德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及同年5月英军空降演习创造了八分钟登陆的优良记录和5月30日晚英空军一次出动三千架飞机袭击德国科隆市二例,得出结论:“这一切都证明,当时开辟第二战场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1984年第2 期《世界历史》也发表了金重远同志的《初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二战场”》一文(以下简称《金文》)。文中结合1942年美、英武装部队已增至九百余万人,德军仅有八百六十余万人,而且百分之七十五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得出结论:“这样就完全有可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为此,《金文》还例举第厄普突击作为论据之一。本文愿就1942年能否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试作初步探讨,并就教于石磊、金重远两位同志。
    一、应结合1942年的世界局势进行探讨
    1942年是德、意、日法西斯向世界各国人民疯狂进攻的一年。这一年,它们处于战略进攻阶段的末期,也是其侵略攻势的全盛期。欧洲大陆作为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局部战场,对整个战局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如果把这个尽管是重要的局部从世界反法西斯全局中割裂开,只看局部而不看全局就不妥当了。
    关于1942年美、英能否在北法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是不能脱离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全局的,也就是不能脱离日本对美、英的作战行动。1941年末,日本法西斯按照战争计划,在太平洋和东南亚两个广阔的战场同时向美、英发动战略进攻。客观上,日本的攻势是德国对美、英作战的延展,是日本为德国在美、英后方开辟的“第二战场”。这对美、英的影响是很大的。日本在珍珠港得手后迅速扩大战果,准备在太平洋南部夺取莫尔滋比港,在太平洋中部夺取中途岛,在北部夺取阿留申群岛,以便将防线向东推进。在东南亚战场,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仰光先后陷落,这样在发动持续进攻五个月后的日军已逼近到印度边界和澳大利亚附近。这期间,日本一直保持着对美、英的海空优势。
    事实上,日军的空袭不仅消灭了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而且击毁了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国空军,重创了马来西亚的英国海空军。“从1941年12月8日到1942年4月9日,即在整个战争初期,(日本的航空母舰突击编队)在从夏威夷群岛到锡兰的海面上连续作战,击沉击伤八艘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十多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而自己没损失一艘舰艇”①。由于日本掌握了该战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于是美、英政府就面临着在西南太平洋保卫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生命线;在东南亚要防止日军染指印度进而和德军在中东会师的急迫任务。不可否认,这种局面和欧洲的战争结合起来,会使美、英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为了抵抗日本的攻势,在1942年初美、英首脑会晤的阿卡迪亚会议上,仓促成立了一个分别代表美、英、荷、澳的A、B、D、A新战区。为了向这个新战区及时地运送作战部队和物资,美、英两国不得不把向北爱尔兰出兵的“磁铁”行动和“体育家”行动推迟,同时削减对苏联运输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便腾出更多的船只支援新的应急行动,这是美、英在日军的攻势面前采取的三个防守动作,它一方面反映了日军在战争进程中所取得的胜利对美、英两国日后的反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美、英方面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支援A、B、D、A战区就反映出其力量在当时仍很有限,远不具备应付多条战线的作战。
    美、英方面捉襟见肘的境况,不久又被隆美尔在北非发动的攻势所证明。
    希特勒为了适应其谋求在印度洋海岸与日军会师的计划,趁英国把原准备增援英国第八军团的坦克、大炮和部队调往远东之机,大大地增强了当时正由于受到重创而蛰伏在阿盖拉沼地附近的隆美尔,使其能在5月26日再度向东发动攻势。6月20日德军攻陷托卜鲁克,俘虏英军四万人,缴获大量装备,尤其是粮食和弹药。几天以后,隆美尔的部队又到了马特鲁港,接着又到了阿拉曼,这就使德、日两国在中东会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大的可能性,这种局势又迫使罗斯福和丘吉尔把注意力从A、B、D、A战区转向北非,不得不“把正从中东运往土耳其、俄国和中国的租借物资转拨给实力消耗了的英军。其中最主要的项目就是可以用来猛轰隆美尔的补给线的轰炸机,从而使他难以增援其过分拉开的军队。”②为了回答蒋介石对这一决定的抗议,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说:“轴心国军队在中东的迅速进展使联合国家突然面临一种极端危险的局面,如果不阻止他们前进,他们就会切断到印度和中国的空中航路,并会严重地干扰,即使不是中断,我们通往印度的海上航路。因此,保住中东是迫不及待的急务。我们正赶运一切可资调动的援军去阻止轴心军前进。”③随后罗斯福又致电斯大林,指出埃及的危险局势,直接威胁了通过中东到俄国的补给线,因而要求把原计划交给俄国的四十架“A-20型”轰炸机转交给英国, 以便马上投入埃及的战斗④。几天以后,丘吉尔在7月14日又就大西洋的战争形势致电罗斯福说:过去七天沉船的总数接近四十万吨,“这是这次战争和上一次战争从来没有达到过的数字。”这意味着,按照这样的速度,“沉船数量和造船数量将是2.5比1”。
    由此可见,在1942年的大部时间里,美、英军队正在北非、东南亚、太平洋和大西洋战场忙于应付,是处于内线作战。在这种情况下,美、英如果还准备象当初计划的那样在年内开辟第二战场,即使不是异想天开,也是力不从心。苏联要求美、英在北法开辟第二战场也是有些操之过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