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3)
苏德战场是欧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苏德战场开辟前后,都希望能有一个安定的远东。如果日本进攻苏联远东地区,苏联面临日德两国东西夹击,就难以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正如斯大林对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崔可夫将军所言:“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住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注:崔可夫:《在华使命》,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斯大林的判断很准确,日本确有北进政策和南进政策,即以中国为基地,北攻苏联,南攻美英,夺取亚太地区霸权。日本要进攻苏联必须先打中国。日本若对苏开战,其主力必须是陆军。但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将陆军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武汉会战时,日本陆军在国内仅剩下1个师团。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前后,苏联面临德国威胁,为日本北进提供了机会,但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无力攻苏。日本参谋本部在给关东军的命令中指出:“在处理中国事变期间,以帝国军队的一部在满洲戒备苏联,维持北方的平静。”(注:《现代史资料10·日中战争3》,东京美铃书房1973年版,第141页。)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为日本北进攻苏提供了最佳时机,日本外相松冈洋佑力主北进,但参谋总长杉山元反驳说,“现在,日本将重兵用于中国,(北进攻苏)实际上不可能。”(注: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82页。)可见,正是中国的抗战阻止了日本的北进,才使苏联免遭日本从背后的袭击,得以全力对付德国。 中国战场阻止了日德在中东会师的计划,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盟国先欧后亚的世界战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盟国面临东西方两线作战。太平洋战争之初,日本陆海军势如破竹,横扫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1942年初,英国首相丘吉尔最为忧虑的事是担心日德两国在中东会师,丘吉尔希望美国能出兵印度洋,防止日德在中东会师。但美国认为,日本陆军深陷于中国,无力西进,因而主张通过与中国的密切合作,阻止日本西进。1942年3月,日本海军击溃英国东方舰队,进入印度洋,大有与德国在中东会师之势。丘吉尔感到印度洋出现了“灾难局势”,他认为,如果日本控制了印度洋,攻下锡兰和加尔各答,切断印度洋与中东的航线,中断中东的石油供应,“结局将是我们在中东全部地位的崩溃”(注:F.C.琼斯、休·博顿、B.R.皮尔恩:《1942-1946年的远东》(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50-151页。)。日本海军确实进入了印度洋,但正如美国所分析的那样,日本陆军牵制在中国,无法与海军同步,致使日本海军无功而返,美英盟军才能从容进行北非地中海作战,使日德各自孤立作战。 中国战场给太平洋战场以巨大支持。如前所述,日本陆军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在太平洋战场只能以海军为主,而海军实力远不及美国,因而,开战仅1年,美军接连在中途岛、瓜达尔康纳岛战役中取胜,完成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从防御转入反攻。日本当局在检讨太平洋战场的危局时,一致认为是中国战场拖累了日本。参谋本部认为,维持太平洋战场作战急需增加陆军,但难以从中国调出陆军增援太平洋战场(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67·大本营陆军部7》,东京朝云新闻社1973年版,第198页。)。日本外相重光葵认为,“在目前战局下,要使战争形势向着日本方面转化,解决中国问题很重要。……假若中国问题趋向解决,帝国的处境将会大大改善。”(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67·大本营陆军部7》,第189页。)日本在中国的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说得更干脆,“中国问题不解决,大东亚战争就不能解决。”(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66·大本营陆军部6》,东京朝云新闻社1973年版,第404页。)可见,由于中国战场牵制和打击着日本陆军主力,使日本顾此失彼,美军才得以顺利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实施反攻作战。对中国战场的重要性,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5年1月颇为感慨地说:“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敌军。”(注:《罗斯福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80页。)罗斯福不仅高度评价中国的抗战,而且还积极支持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大国。 事实表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战场之一,中国也就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世界支援了中国,中国也有力地支援了盟国在其他战场的作战。 三 以中国为主要参战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开辟了道路。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是将人类从法西斯侵略与暴政下解放出来的正义战争。这场历史上空前伟大的解放战争,既决定着人类的命运,也决定着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和盟国的共同努力下,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和盟国共同进行的这场战争,其意义之重大,其影响之深远,是过去任何一个事件都无法比拟的,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它改变了世界。具体而言: 第一,二战是20世纪世界历史从前半期的战争与动荡时期,向战后和平与发展时期转变的转折点。20世纪前半期,人类接连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而战后世界却保持了60年的世界和平局面,这是值得深思的。这其中的原因,一是二战摧毁了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国家采取制裁与剥夺的办法,未能从根本上铲除战争之源,一有机会,军国主义势力便迅速膨胀,成为新的战争策源地。二战不仅彻底打败了法西斯国家,而且更重要的是战后对德日等主要法西斯国家,采取了占领与改造的方针,进行了民主化与非军事化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铲除法西斯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使德日等国走上了和平发展之路。二是二战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多极世界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世界格局。战后两极世界格局是由两个最强大的反法西斯国家构成的。美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既对抗又协调,既竞争又合作,始终控制在不引发世界大战的范围之内。其他国家实力有限,它们间的矛盾与冲突当然不会引发世界大战。三是二战的胜利导致了国际和平力量急剧增长,世界人民、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是反对世界战争的,即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多也是反对世界战争的。这些因素共同构建了战后和平的基石,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第二,二战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的旧时期,开创了战后以平等与依存求发展的新时期。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统治与剥削基础之上的,财富集中在少数国家手中,其结果是穷国愈穷,富国愈富。历史表明,当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民族处于殖民主义统治与剥削之下时,整个人类的发展就走进了死胡同。尤其是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以后,帝国主义国家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表明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征服与掠夺的手法已继续不下去了。二战不仅将各国从法西斯暴政下解放出来,而且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猛烈冲击了殖民统治。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存在了数百年的殖民体系分崩离析,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的模式被摒弃。一个国家没有主权就没有生存权,更谈不上发展权。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获得了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各国间建立相对平等的依存关系提供了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才进入了战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