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述评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教学与研究》 左玉河/李文平 参加讨论

“社会文化史”是一门社会史和文化史交叉的新学科。关注下层社会,打通文化史、 思想史与社会史,注重思想、观念与社会的互动,是“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基本路向, 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新趋向。法国年鉴学派明确批判传统史学重上层、重叙 事的弊病,提倡总体史、社会史,标明了关注下层平民及注重分析综合的方法论取向。 欧美学术界兴起的“新文化史”学派,也同样强调思想史与社会史的结合。近年来,随 着西方沟通社会史与思想史的所谓“新文化史”学派的著作(如美国艾尔曼的《从理学 到朴学》、《经学、政治和宗族》)被陆续介绍进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已将研究重心转 移到社会文化史方面,注意从社会文化史角度考察近代社会的变迁,出现了一些可喜的 成果。本文主要通过对1998年以来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之分析,对中 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基本趋向作简要述评。
    一、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逐步拓宽
    社会文化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逐步兴起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 文化史研究室在刘志琴研究员的主持下,提出了“社会文化史”的基本理论框架。经过 四年多艰苦的努力,按照这种基本理论和方法,完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前 三卷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由刘志琴主编,李长莉、闵杰、罗 检秋分别执笔的三卷本《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1]以大量报刊、笔记等详实的 资料,运用编年专题的新体裁,对1840至1921年80年间,在中西新旧文化冲突和融合中 ,世态民情、风俗习尚、社会热点和民众思潮的起伏变化,民众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 的演变,作了比较详实的记述和简要分析,对这个过去研究很薄弱的领域,作了基础性 开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这套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作为一门新 兴学科已经形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文化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较快发展。1997年底,中 国现代史学会在重庆召开“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鉴于以往现代 史研究多侧重于政治、经济和军事、思想方面,对社会生活、社会心理、民间风俗等社 会问题研究不够,这次会议特别提倡研究者应该加强社会史研究,以社会史研究为基础 深化中国现代史研究。中国现代史学学会会长郭德宏提出了以社会史研究推动和深化中 国现代史研究的新思路,主张着重加强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社会思 潮和社会心理、下层群众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研究,拓宽现代史研究的领域。[2]朱汉 国则根据自己编撰《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的经验,对社会史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社 会史学科的体系及如何研究社会调控、社会问题、社会变迁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他 认为,社会史必须从社会学视角研究构成社会的各种社会关系,考察社会在历史上的运 行情况,揭示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过程及规律。他强调,社会史对社会变迁的研究,应该 以考察社会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为主。他通过对民国时期社会调控 、社会问题、社会变迁等问题的研究具体论证了这些观点。[3]
    民国时期婚姻制度及民众婚姻生活,是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陈蕴茜、叶青根 据当时的统计调查数据,对民国时期城市中传统婚姻向现代婚姻变革的具体情形作了梳 理,对民国初年、20年代及30年代以后城市中婚姻制度、青年婚姻状况、婚姻目的、婚 姻仪式及婚姻观念作了系统考察,通过对离婚现象的重点分析,揭示了社会变迁和城市 婚姻变革的关系,折射出了中国近代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在深层发生的变异, 展示了人们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变化。[4]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因此也促使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 学术界较少注意到的许多问题,如商人宗族、土客矛盾、墨学复兴与民众日常伦理变迁 的关系等,都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薛柏成将墨学复兴与近代民间伦理变迁联系起来考 察,认为近代民间世风伦理转变中体现的伦理价值观,与墨家伦理价值观有许多相通之 处。[5]在近代中国乡村社会,外来流民(客民)与土著居民之间暴力或非暴力的冲突事 件不绝如缕,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以往的研究把冲突归结为经济因素的驱动,尽管有道 理,但并不全面。池子华从文化学的视角切入,以淮北流民流向江南引发的土客冲突为 例,对近代中国的农村社会进行深层次探究,揭示出土客冲突的文化意蕴。[6]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以及新兴商人群体与商人社团的诞生,中国商人 宗族出现了若干由旧趋新的发展趋向。朱英通过考察中国商人宗族演变的过程及特征, 认为近代中国商人宗族出现的趋新倾向表现为:宗族由大变小、封闭性日趋削弱、开放 流动性日渐显现,旧的功能不断弱化、新的功能日益明显等。与此同时,商人宗族文化 在形式、内涵及其影响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他指出,尽管出现了这种 明显的趋新趋势,但无论是商人宗族还是其宗族文化,都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某些落 后的残余。近代的商人在经商致富之后,绝大多数都将资金用于自身扩大再生产,或者 是投资于各种工矿交通运输以及金融事业,很少再像旧式商人那样,将资金主要用于购 置大量土地以及宗族财产,因而不再起到加固宗族血缘群体的作用。[7]
    二、近代社会变迁与社会风俗史研究
    近年来,关于晚清及民国时期民众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娱乐生活、宗教信仰及社 会风俗等,逐步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近代社会习俗变革作了分析。 1999年9月在南开大学召开的“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更是促进了学术 界对近代社会思潮与观念、近代社会文化等问题的讨论。2001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 ,学术界对辛亥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给予较多关注。王杰经过认真研究,将孙中 山社会变革理念概括为:凸显迎汇世界潮流、定位近世文明、倡导协调发展和开创中国 特式等特征。他指出,法古不为其惑,役古不为其奴;法西不为其惑,役西不为其奴, 乃孙中山社会变革思想的精髓所在。[8]苏智良通过考察辛亥革命后东南社会的变革情 况,从另一个侧面肯定了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他认为,辛亥革命不仅引起了社会 阶级的升迁变化,商人地位崛起,而且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代表封建象征的城墙拆除 ,新式里弄和花园洋房大量出现;不仅剪辫放足卓有成效,而且传统的“衣冠之治”打 破,服饰发生了很大变革。[9]东南社会确实出现了“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气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