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天皇制与中国皇帝制(2)
二、日本的天皇信仰 日本的天皇信仰起源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神祗信仰。由于日本古代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耕社会,太阳神在日本民族历史上占有极特殊的地位,太阳神是天皇家族中的视神和守护神,而历代天皇则成了太阳神的子孙和化身,人间的“至高无上”与自然界的“至高无上”在天皇身上统一起来。随着律令制国家的确立,“天子,祭祀所称。”即在祭祀天神地祗时称天皇为天子,因为天皇自称是神的子孙。在《古事记》、《日本书记》中,一面将天皇说成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皇是人格化的神,另一面又把天皇看成是有德的“圣王”、“圣帝”即神化的人,反映出日本的“神国思想”与中国的儒学天子思想相结合的“神儒一致”的天子思想精神。日本推崇神儒一致的天子思想把儒学天子思想中的“天命”和“德”与日本的天照大神结合在一起,提出“天统”即“皇统”的主张,即日本的天子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皇继承“天统”的缘故。反抗天照皇的“天统”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天威不容的。所以天皇信仰与其说是对一般君权的崇拜,不如说是对神与神威的信仰和崇拜。因此,孟子的“易姓革命”思想在日本是被排斥的,尽管在日本所接受的中国儒学天子思想中并不是绝然没有“易姓革命”的思想,但日本的大多数儒者确实是否定易姓革命的。他们心目中的“有德”天子,不是统治天下的将军,而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皇,他们决不否认自古以来的天皇传统权威。如否定“易姓革命”的山崎闇斋,在他的《汤武革命论》中力反孟子的“放伐说”,其弟子把中国的汤武王视为“杀主之罪人”。山鹿素行主张“大义名分论”。说君臣上下之别,乃“天地自然之仪则”,“主君之恶虽至夏殷纣,作为下也不能蔑如上”(见《山鹿语类》)。到江户时期,随着对易姓革命思想批判的加强,有德为君的思想逐渐淡化,而“君权神授”就成为日本天子思想的核心了。“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的君臣关系就成了臣对君绝对效忠的义务了。所以,在日本,天皇一系世袭,皇位更替在皇族内部进行,既无改朝换代的动荡,也没有一位天皇因“易姓革命”而丢掉王位。据统计,在日本从推古天皇至昭和天皇有92个天皇,生前以主动让位方式而退位的天皇46人,占总数的一半,因病死等因自然退位的天皇有32人,占总数的34.8%,废位或强制退位者12人,占13.8%,自杀2人,占2.2%。中国儒家天子思想中主张受天命者取代失天命者的理想方式——尧、舜禅让在日本皇族内部是屡见不鲜的,这正是日本天子思想——“神人合一”的体现。 日本皇室有一千多年传统,深深植根于日本人民心中。特别是古代日本是一个农耕社会,有生产、生活、宗教仪式三位一体的特点,而生产、宗教领袖就是天皇,“祭天”是天皇必定亲自进行的,“治民”可由他人代劳,也就是说世俗之权可由他人掌握,神权只能天皇独握,天皇始终作为神性的权威而存在,皇统才延绵至今。正如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小林文男所述:“我认为如此产生的天皇毫无变化地一直持续至今。天皇时而以人民的保护者出现,时而又以人民的统治者出现,具有各种各样的面目,然而有一点始终不变,即其以受命于天的身份居于人民与天之间,比人民高出一层。既然他能与自然对话,因而日本人自古以来把他看作是一种近乎‘神’的存在,也可以说,今天日本社会里存在的天皇制是古代农耕社会传统的残余。人民与天皇之间的关系,一方是专制统治,一方是崇拜服从,一直延续不变。”小林文男先生指出,“日本人对天皇是一种信仰,同时又是祖传的精神支柱,在日本人的内心世界里,谈不上什么反对不反对天皇制这种高深观念,而是在无意识中认为天皇是自己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中心。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使在今后,信仰天皇这样一种心情在日本人当中也不可能消失。”(《关于昭和史的若干问题一再论天皇制和日本人的认识》)可以说天皇信仰是日本神祗信仰的一种特殊表现,虽然它与王权的结合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甚至它的产生本身就有着某种王权崇拜的背景,但历史的发展却越来越显现出王权崇拜并不是它主要的、唯一的特征,而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神祗信仰才是天皇制得以存续至今的真正原因。天皇是作为神化了的人而受人尊敬,天皇制是权力和权威相对分离的体制。 三、中国的“皇帝制”与“天子思想” 中国的皇帝制由秦始皇开始,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中国的皇帝虽一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王朝更替频繁,饱尝“易姓革命”之苦。 中国“天子”一词,出自《诗经》。《诗·大雅·常武》中写道:“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君天下曰天子。”就是说天子乃统治天下者的称号。“天子”的称呼始于西周。周王统治的区域称“天下”,周王则自称上天之子,谓“天子”,受天命统治人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天子”就成为皇帝的别称,开始了中国的皇权统治。皇权在中国存在了二千一百多年,从秦皇,经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高度统一的封建皇权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的皇权制才随着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崩溃而告结束。 中国“天子思想”形成于西周时期,这在《诗经》及《书经》中均有反映,提出“敬天保民”为天子的主旨,认为民(众)为天所生,皇天上帝是民之宗主,天派遣敬天有德之国君为天子元子,给他以人民、疆土,让他替天保民,若不称职,皇天上帝则另选他人代之。在中国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天子思想”均有反映,下面简要述之。 孔子提出“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指出天子代天治民,敬天保民,天命不可违。主张大一统,即天子治天下,诸侯治本国,人民、土地皆为天子所有。 墨子的天子思想是“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墨子·天志篇》)这种按下民的利和害随时对天子进行赏罚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墨子主张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墨子·苟同篇》)贤者为君。这种“天子选择论”是反对天子世袭的,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