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朝鲜战争初期的英美关系(1950.6—1951.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美国研究》 赵学功 参加讨论

朝鲜战争是战后东西方之间在冷战背景下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较量。英国既是主要参战国之一,同时又是美国最重要的军事盟国,它的对朝政策及其与美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在整个战争进程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 不仅直接出兵加以干涉,同时还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加强在菲律宾的美国部队,增加对印支地区的军事援助,并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所有会员国提供必要的援助,以击退“北朝鲜的入侵”。美国政府试图以自己的行动来表明,它有能力在几个地方同时对付共产主义的“试探”。①
    英国对美国所作出的迅速反应十分赞赏。同美国政府一样,英国政府也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它成功了,将会严重危及西方的安全,进一步鼓励苏联在其他地区采取行动,大大打击“自由世界”的威望和声誉,且不利于英国在香港和马来亚的统治。艾德礼首相在下院为美国的侵朝行径辩护时称:“国际法的一般原则认为,任何被侵犯的国家有保卫自己的权利,而且任何其他国家也有援助遭受侵略的国家的权利。”②因而,英国不仅完全支持安理会6月25日、27日通过的“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项决议,而且紧步美国后尘,把其驻太平洋地区的皇家海军置于美国支配之下,以实际行动援助侵朝美军。
    但是,英国的出兵参战并非全力以赴,而只是作为英美团结的象征。英国政府反对美国把朝战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共产主义威胁”联系起来,担心冲突一旦扩大,西方就有可能把战略重心偏向东方,而使西欧没有像样的防御力量。③6月27日,英国外交部电告驻美大使弗兰克斯,明确指出:“我国政策主要的、基本的目标在于设法控制朝鲜的局势,以避免发生全球性战争。”④当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向英国驻苏大使凯利提出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朝鲜问题时,伦敦立即表示极感兴趣,敦促苏联运用其影响,帮助恢复朝鲜原状,尽快结束冲突,作为回报,英国愿意说服美国从台湾撤军,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⑤
    对于杜鲁门总统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的决定,英国政府颇感不安,认为此举是凶多吉少,倘若中国按既定计划解放台湾,势必会与美国发生冲突,引起战争,这不仅影响到英国在亚洲特别是在香港的利益,而且美国也会因此深深地陷在东亚,难以自拔。⑥
    7月7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函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对美国的台湾政策提出了温和的批评,指出:美国在朝鲜的“勇敢行动”可望获得“世界舆论的全力支持”,但是对于美国宣布的对台政策,却很难指望得到同样的欢迎,因为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反对朝鲜冲突的扩大。贝文强调:“中央人民政府现已控制了整个中国,根据开罗宣言,任何有悖于归还该国领土的做法都是不正当的。”他认为,美国在公开声明中提及台湾问题是非常不明智的,有可能使支持美国的国际阵营发生分裂。⑦
    在征得杜鲁门同意后,艾奇逊于7月10日发给贝文一份措辞强硬的复电, 声称台湾有个眼前的军事问题和长远的政治问题,在亚洲目前的局势下,“我们不愿意看到台湾不情愿地落入北平之手”,用它来做对付美国的海空军基地;美国也不会与苏联作交易,因其“讹诈”而在台湾问题、中国联合国席位问题上作出让步。艾奇逊还把朝鲜战争与中国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共产主义是以中国为先锋,现正在亚洲发动攻势,其近期目标是朝鲜、印支、缅甸、菲律宾和马来亚,中期目标是香港、印尼、泰国、印度和日本”,西方的“暂时让步”不仅不能改变共产主义的“侵略意图”,反而会“进一步刺激苏联的食欲,在其他地方进行冒险活动”。他扬言美国决不会从6月27日杜鲁门所声明的立场后退,后退就是“姑息”, 就会给西方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电文发出后,艾奇逊又指示驻英大使道格拉斯,要求他向贝文强调,“这一答复在我们这里是得到最高批准的”,并提请贝文注意英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公开分歧对两国关系所造成的严重影响。⑧
    艾奇逊的回函使英国人忐忑不安。7月15日,贝文再次致电艾奇逊, 重申中国不能永远“孤立”于西方世界,分裂中苏的最佳办法就是保持与中国的联系。在与道格拉斯谈话时,英国外交部官员们也一再强调,英国政府最为关心的是“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导致亚洲国家对西方国家群起而攻之的局面的行动”,苏联最高兴的莫过于使中国和美国都卷入一场军事冲突,这不仅为它提供了绝好的宣传借口,而且还可能把整个亚洲推向苏联一边。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