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则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天子受命于天,“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天命与民意相一致,“百神享之……百姓安之。”“民为贵,神稷次,君为轻。”“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得民心者,才可做天子;“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就是说国君是可以更换的,孟子学说中最进步的部分,就是民贵君轻的思想。 东汉的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的“天子更替”理论:“天子受命于天”,“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当“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汉书·董舒传》)此意是说人间没有任何力量来制约天子,但天可以,这种“不私一姓”的天子思想就明确肯定了有德代替无道的改朝换代的易姓革命。 由孔子首创,孟子继而发展,董仲舒等予以丰富的中国儒学天子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演变有很大影响,一方面,君权天授,天子具有神威,他代天治民,民必需服从,起着稳定封建统治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命当天子的必须是行德治者,有德为君的思想又肯定了天子易位和王朝更替的合理性,正如陈胜吴广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德者均可取代暴君建立异姓王朝,这才导致“易姓革命”。中国封建社会平均每隔一百年就有一次大动乱,用改朝换代来形容中国封建社会的周期性动乱,不是很贴切么。据统计,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共有194名皇帝,自然退位的有111名,占总数的57.2%,皇族内部的让位有13名,占6.7%,自杀6名,占3.1%,他杀31名,占16%,废黜和强迫退位的33名,占17%。其中属正常退位的皇帝124名,占63.9%;从非正常退位的皇帝看,其中6人自杀(如秦二世胡亥,明思宗朱由俭等),31 人他杀(如新朝皇帝王莽,北魏孝武帝元修,唐中宗李显等),也就是说自杀加他杀共37名,占总数的19.1%,每5个皇帝中就有1人死于非命,这不正是“有德为君”和“易姓革命”思想付诸实践的明证么? 与日本天皇比较,中国皇帝因为是代天治民,宗教权威及世俗权力合而为一,皇帝高居权力的顶峰,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的象征,权力、权威集于一体。因此,中国封建社会常处于“易姓革命”——改朝换代的周期性变动之中,但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结构也显示出它相当大的稳定性,即儒学天子思想的稳定和调节机能,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和停滞不前。其调节机能就是在“有德为君”的天子思想引导下,引导在位皇帝行德治,施仁政;引导明君以仁政代替暴君的恶政,即以“有德”取代“无道”,这就是“易姓革命”。 中国儒学天子思想是对民与对帝的双向制约,既为统治者利用“君权神授”压制民众的反抗,维持封建皇帝的专制统治,又为民众利用“有德为君”“易姓革命”来打倒昏王、暴君所利用。因此中国的皇帝制就不似日本天皇制一系世袭了,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中国的皇统就不复存在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