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中国对外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最最悲壮惨烈的一场战役。六十年来,“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少方面有待开拓,有些问题还需重新深入考察,关键在于破除陈见,挖掘和依据可靠的史料,做到实事求是。“八一三”战前中日双方对上海和战问题是如何考虑的,“八一三”淞沪开战究竟谁为主动,蒋介石当时又是怎样的心态,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试作探讨。 一、重点备战,防患未然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并不满足对东北的实际占领,它要继续侵吞华北,以便作为侵略全中国和征服全世界的“圣战基地”。 对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野心,蒋介石早有警惕,并做了相应的抗战准备。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南京国民政府便“将重点置于对日备战,依靠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和输入新式武器,企图使军队近代化”。其国防开支,“从1929年的四亿三千四百余万日元,增长到1936年的九亿九千余万日元”。〔1〕1935年秋, 蒋介石密令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厅长林蔚拟定一个“国防计划”,主要内容是在全国各战略要点构筑防御工事,“以首都为中心,逐次向国境线推进”。〔2 〕在具体实施计划过程中,上海外围,京(南京)沪杭一带,始终作为重点。至1937年2月,基本完成吴福线(苏州至福山)、锡澄线(天锡至江阴)、乍嘉 线(乍浦至嘉兴)等防御阵地,其中淞沪线因受《淞沪停战协定》限制,进展缓慢。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为准备对日作战,将全国划分成江浙、山东、冀察、河南、广东、福建、广西七大国防区,其中江浙区京沪警备分区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兼任负责。同年11月,张即以第36师、第87师、第88师迅速推进至上海外围警戒待命,同时征集车辆船舶,“屯积必需粮秣”;命令淞沪警备司令部绘制驻沪日军据点和全市交通详图,在市区要口暗筑工事,“并秘密设计扩充上海保安总团”。〔3〕 王敬久第87师、孙元良第88师由原国民政府警卫军改编组成,半德式装备,受过德国军事顾问的训练。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即属第5军军长张治中指挥,而第36师后由这两个师分出组成。第36师、 第87师、第88师系蒋介石之精锐,时称教导师,蒋介石如此配备,可见他对上海的重视绝非一般。 将上海作为备战重点,只是以防万一,也是吸取“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因防御缺陷而被迫迁都洛阳的教训。蒋介石其实“不愿在上海轻易发生战事”〔4〕。1.上海为国家经济命脉所系。 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人口密集,市场繁荣,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港,一旦开战,势必遭到破坏,影响国计民生。2.上海关系首都的安危。上海地处东海之滨,扼守长江口,距南京仅180公里,如果失陷, 则南京门户洞开,敌既可沿沪宁线进逼,又可溯长江北犯。3.“我军集中不易”。受《淞沪停战协定》限制,我军大致在安亭以东不得驻防,仅有少量保安队和警察维持治安,欲大规模调兵集结于上海,恐怕引起国际干涉。4.蒋介石本人与上海关系密切。上海是蒋最早的发祥地,上海资本家尤其是江浙财团,长期以来一直是蒋的主要赞助者,上海开战,将直接影响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的利益。综上所述,除非被迫无奈,万不得已,蒋介石不会自伐肺腑,“自损资源”。 但是,单方面的和平意愿并不能阻止战争的降临。当强盗翻墙入室谋财害命的时候,再仁慈孱弱的主人也会作出顽强的抗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