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既然战不可免,不如先发制敌 全面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夺占上海自是“预定的步骤”。日本1935年年度作战计划,其中就有入侵上海的设想:以3个师团为基干, “协同海军,在上海附近扬子江下游地区登陆,占领上海附近”。〔5〕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上海的局势日趋紧张。日本“陆军在北方制造事件,在上海的海军也必然要挑起某些事端”。〔6〕7月11日,日本第3舰队司令长官谷川清中将率旗舰“出云号”驶入黄浦江, 随之其他日舰也陆续抵沪,麕集吴淞口外。〔7〕7月中旬,日军迭以汽车载运武装官兵,向江湾一带侦察示威,并制造水兵宫崎所谓失踪一案。〔8〕与此同时,驻沪海军陆战队“将各通衢哨所的兵力增加 ,各屋顶架设高射炮,各要点构筑工事,对市中心区及南翔方面试设炮位,日夜继续演习”。〔9〕 7月28日上午,汉口日本侨民突然紧急撤退, 接着长江沿岸各地日侨昼夜向上海转移。原来日本驻南京领事馆于7月27日晚获得情报, 中国最高当局正计划在江阴方面封锁长江航道。未久查明,此绝密情报“系国民党行政院简任秘书黄浚所泄露”。〔10〕黄浚字哲维,号秋岳,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以诗人名于时,考证晚清史事颇有“卓见”,〔11〕著有《花随人圣庵摭忆》。黄被日方收买多年,案发后与其子黄晟同以间谍罪被处决,年47岁。〔12〕 日本撤侨,虽事出有因,但本身却是一个重要信号,它表明日本将于上海采取军事行动。“如上海发生事变,导致全面战争,其散处于长江沿岸各地日侨,总数达二万九千二百三十人之多,现地派兵保护既不可能,势非在大举行动之前,将各地侨民全部撤退不可”。〔13〕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将此分析判断,迅速上报蒋介石。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极其正确。7月29日、30日,日军进占平津。 在扩大华北战事的同时,日本中央统帅部已正式将上海列入作战计划。〔14〕战争的红球已高高挂起。既然上海一战势不可免,与其坐等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7月30日,张治中致电蒋介石等,建议“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15〕南京方面迅即复电赞同:“应由我先发制敌”。〔16〕 8月11日,蒋介石获悉日本佐世保机动部队已增援抵沪, 当晚作了紧急部署:1.张治中率领第87师、第88师即向预定围攻线挺进,准备对淞沪之敌实施攻击;2.蚌埠刘尚志第56师星夜开赴苏州归张治中指挥;3.已在苏、锡之炮兵等8团(15公分口经重榴弹炮团,团长邵存诚)及炮兵等10团(10公分口径加农炮团,团长彭孟缉)第1营归张治中指挥 。〔17〕为保证围攻部队两翼安全,继令江浙区司令张发奎率沪杭沿线阮肇昌等57师进军浦东,李松山第55师及钟松独立第20旅进赴上海南郊,第56师和杨步飞第61师进入上海北郊。“中央决心围攻上海”,开辟淞沪战场。〔18〕 8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 并遵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0次常委会决议,特任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统率全国。当天,蒋介石主持召开最高国防会议,策定全国作战指导原则:“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山西之天然堡垒;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吴淞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限度兵力守备华南各港”。〔19〕 此时,淞沪围攻部队均已“输送进行完毕”,分别到达指定位置:第87师一部进占吴淞,一部控制罗店、浏河,主力进驻江湾;第88师进至闸北、江湾一线;炮兵第10团第1营和炮兵第8团进入真如、大场阵地;独立第20旅与第56师分别集积于南翔、太仓待命。〔20〕 截至8月13日,“淞沪一带日舰共三十二艘”,〔21 〕多种口径大炮约40门,坦克、装甲车各20余辆,〔22〕作战兵力有驻沪海军陆战队及汉口撤沪陆战队约3000人,在乡军人3700人,舰载机动兵约1600余人,〔23〕加上各舰已登陆增援部队2100人,〔24〕合计1万余人。 中国围攻部队计3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及炮兵团、营各1, 加上原在上海地区的保安总团和警察总队,总兵力不下5万人,各种口径大炮约有300余门。就地面部队而言,中国军队明显占有优势。 按张治中计划,围攻部队将于13日拂晓发起攻击,“本想以一个扫荡的态势,乘敌措手不及之时,一举将敌主力击溃,把上海一次整个拿下”。〔25〕可是12日晚蒋介石突然来电,要求暂停行动,“等候命令并须避免小部队之冲突”。〔26〕原来上海领事团为免在沪开战,已正式出面调停,当天下午召开了淞沪停战共同委员会紧急全体会议。中国代表考虑到国际影响,最终表示:“如日方不向我攻击,当决不向其攻击”。日方代表冈本亦作“同样表示”。〔27〕然而第二天,枪声便打破了各自的承诺,“八一三”事变终于发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