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派关系观(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党史研究》 李燕奇 参加讨论

三、中间派别是“最危险的敌人”
    从1927年到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派关系观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与中间派别的关系问题,党的基本认识是:中间派别是“最危险的敌人”。
    中间派别是一个历史概念,主要是指中国二三十年代出现的以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基础的政治力量。他们不满意自己在政治上处于受压抑的地位,不满意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不满意国民党各派争权夺利的混战,也不满意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他们幻想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外,寻找第三条道路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他们的基本政治态度是:在政治上既反对国民党,也反对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有影响的中间派别主要有邓演达、谭平山等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后改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人们称之为“第三党”;胡适、罗隆基等为代表的“新月派”;张君劢、张东荪领导的中国国家社会党和曾琦、李璜领导的中国青年党。
    中间派别在这一时期的出现及其存在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他们的主张和活动有消极的方面,也有积极的方面,不应一概地加以否定。但是,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刚刚经历了资产阶级叛变革命、遭受血腥屠杀的沉重打击后,还未能客观地分析阶级阵线的变化,对中间派别采取了错误态度,做出了中间派别是“最危险的敌人”的简单结论。在这个结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与中间派别的关系时,采取了如下的态度和做法:
    (1)不加区别地把中间派别一概称之为“反革命的在野派别”、 “反革命的改良主义”、“国民党的工具”。在分析汪精卫、陈公博的改组派与邓演达、谭平山的第三党的区别时,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他们两派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者是汪、陈派已经先一步被蒋介石豢养成了忠实的走狗,而邓谭等则尚在门外狂吠哀号而已。”〔6〕
    (2)完全否定作为中间派别左翼的第三党。1928年5月,中共中央专门作出了《关于对第三党的认识和态度》的决定,认为第三党是一部分失意的小资产阶级组织的政党,它不可能是独立的,必然依附于蒋介石,决定对第三党采取坚决斗争的策略。同年7月, 中国共产党六大在《政治议决案》中进一步否定第三党。在《对于其他政党的关系问题》一节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些所谓‘工农党’‘第三党’等等的任务,就是指斥他们在反帝国主义运动‘民众运动’之中的动摇犹豫妥协,指斥他们是统治阶级的奸细。”〔7〕
    (3)完全否定中间派别的一切政治主张和活动。例如, 对于中间派别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主张和行动,中共中央却认为“实际上不过是欺骗民众缓和民众斗争的把戏”,是“绞尽脑汁来欺骗民众,千方百计来阻碍革命的发展”〔8〕。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第三党明确提出了“反蒋抗日”的口号,提出应该“尽力鼓动反日反蒋的斗争”。1932年,第三党还积极支持第十九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其部分成员还直接参加了太仓地区的浴血奋战。然而,对此中国共产党也不能给予正确评价,认为这“实际上不过是掩护国民党的出卖与投降的烟幕弹,而且实际上是同样的出卖民族的失败主义的道路!集中火力打击这些反革命统治的支持者,断绝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是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必要的条件”〔9〕。
    (4)打击和削弱民族资本工商业和农村富农经济。 对于原本就不强大的民族资本工商业,根据地的苏维埃劳动法规定了过高的工资、福利及劳动条件,迫使小资产所有者因无法承受而破产,造成工人失业、工商业萎缩,根据地经济十分紧张。对于富农则提出了“反对富农”和“富农分坏田”的土地革命路线,并在实施过程中实际上影响到中农的利益,加剧了根据地的动荡不安。在城市中,盲目运用俄国和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把罢工斗争当作反对国民党统治者的主要斗争手段来运用,动辄发动罢工,同盟罢工、总同盟罢工、直至武装暴动。
    (5)在实际斗争中,不与中间派别进行任何合作。 一个突出的事例就是拒绝与邓演达合作。1944年3月, 周恩来在延安中央党校所作的《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报告中曾经对此做过这样的总结:1930年邓演达“曾找我们谈判合作反对蒋介石,可是我们没有理睬他,这是不对的”。“虽然他在思想上是反对我们的,应该批评斗争,但在策略上应该同他联合。”再一个典型事例,就是对“福建事变”的错误态度。1933年11月,李济深、蔡廷锴等发动了“福建事变”。这是一次意义十分重大的“国民党营垒的破裂”,十分有利于中央红军打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但中共临时中央却采取了坐视事变失败的态度。
    在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中间派别持这样的态度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思想理论方面的原因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中国共产党的三次“左”倾错误导致了党不可能正确处理与中间派别的关系。从1927年11月至1935年1月, 中国共产党内先后出现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长达4年之久,危害极大。从处理党派关系的角度看, “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有两个明显错误:一是对中国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过分夸大了统治阶级的危机,否认革命的不平衡性,过高估计了革命力量的发展,因此,采取了“打倒一切”和自我孤立的关门主义立场。二是对民族资产阶级做了错误的判断,看到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附和了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就把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等同看待,把民族资产阶级看作如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一样的敌人。
    其二,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与中间派别的关系。在对待中间派别的问题上,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犯有严重的理论错误。1927年7月,斯大林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三阶段论”。他认为,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苏维埃时期,无产阶级的同盟者仅剩下农民和城市贫民,认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已成为革命的对象,无产阶级应开始建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政权,最终夺取无产阶级的全面胜利。这个理论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处理党派关系的依据,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1928年共产国际六大又提出了“第三时期”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从1928年起世界革命进入第三时期,也就是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帝国主义内外矛盾急剧尖锐,无产阶级进行直接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的时期已经到来;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对革命运动的发展起着遏止的影响,小资产阶级政党通常是由民族革命的立场转到民族改良的立场,而且一旦要解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要实行土地改革的时候,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就结束了。“第三时期”理论进一步强化了关于中国革命的“三阶段论”,使中国共产党愈发陷入错误理论的泥潭,在处理党派关系的实践中愈益不能自拔。
    将中间派别视为“最危险的敌人”是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党派关系历史上所走过的一段弯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然而,也正是这一沉重教训使中国共产党开始理智起来,并从此走向成熟。
    注释: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2〕同上,第8页。
    〔3〕见1922年5月23日《广东群报》。
    〔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37页。
    〔5〕同上,第66页,第65页。
    〔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77页。
    〔7〕同上,第325页。
    〔8〕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75、104页。
    〔9〕同上,第35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