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四运动是理性的运动,还是非理性的运动 这个问题国内外的学者都有人提。我在1989年为社科院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供的一篇论文《论五四时期的理性精神》,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位研究五四运动的青年学者斋藤道彦认为,五四运动是感情冲动的非理性的运动,因为五四运动只反日,不反英美和其他帝国主义,不是彻底的反帝运动,是一种感情用事。五四只反亲日派,并不反对整个政府,也不是彻底反封建。 由于“五四”所反对的是日本借机侵占中国的领土山东,所以理所当然地把主要矛头对准日本侵略者。但当巴黎和会做出无理决定时,其矛头不只是反日,而是也反对维护日本利益的其他帝国主义者了。同样,运动开始是对准亲日派卖国贼,但当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被罢免后,群众就提出改造政府,另起炉灶的问题。这也是理所当然的,群众说如果政府还是一个卖国政府,仅罢免几个人有什么用呢! 还有的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使传统文化断裂的非理性的运动,甚至说五四运动是与义和团运动、与“文化大革命”一脉相传的;为什么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是因为他参加过五四运动,是彻底反传统文化。这样就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否定了。在祖国大陆,特别是在台湾,一些自称为新儒家的大都持这样的观点,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造成了文化的断裂,其影响一直到今天。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在五四运动70周年时就出现了。当时我与一位美国学者交换过意见,直到最近在《光明日报》座谈五四精神时,我仍然坚持这样的看法,说五四运动破坏传统文化是缺乏分析的,有些是非混淆了。什么叫传统?传统是不是就叫儒家文化?从孔夫子到今天,儒家文化是不是就是绝对正确,一成不变?这些问题要具体分析,否则解决不了问题。我看到一本书上说过去能连传三代的东西就叫传统,那传统就多了。“五四”精神是不是应该算传统?传统里面有没有是非,有没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无疑是有的。不分精华和糟粕,笼统地讲,问题就讲不清。儒学是不是就等于传统?我认为不是这样,起码是不准确。现在人们有一种观点,似乎儒学就是传统。在古代,诸子百家都在传统以内。所以把儒家与传统文化划等号,这是一种误解。另外,没有看到孔子学说的变化,也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五四时期,李大钊承认孔子在当时的时代是一代哲人。但是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经过改造以后,到了宋明理学,中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儒学不再促进社会发展,而是起反面的作用。到了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他们的启蒙思想是与五四运动相联系的。在五四时期,孔教会的人还要把封建统治阶级改造后的孔夫子学说当作宗教去崇拜,企图立为国教来束缚人们的思想。五四运动反对的就是这个。如果把这些搞清楚,五四运动反对什么也就清楚了。仔细读《新青年》,也可以回答这个问题。1920年,李大钊写《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他在文章里说,孔子是“一代哲人”,但不是“万事师表”。这话讲得很辩证。孔夫子死后,他的学说变化很大。历代皇帝都拿他的学说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工具。“万事师表”是谁封的?是康熙皇帝封的,现在的曲阜孔庙就立着康熙亲书的几个大字。陈独秀在《答俞颂华》这位读者的信里,就宗教与孔子问题表达了这样的见解:“孔教为吾国历史上有力之学说,为吾人精神上无形统一人心之具,鄙人皆绝对承认之,而不丝毫疑义。盖秦火以远,百家学绝,汉武独尊儒术,厥后支配中国人心而统一者,惟孔子而已。以此原因,二千年来讫于今日,政治上、社会上、学术思想上遂造成如斯之果。设若中国自秦汉以来,或墨教不废,或百家并立而竞进,则晚周即当欧洲之希腊,吾国历史必与已成者不同。好学深思之士,谅不河汉斯言,及今不图根本之革新,仍欲以封建时代宗法社会之孔教统一全国之人心,据以往之成绩,推方来之效果,将何以适应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乎?”陈独秀的话反映了五四时期先进思想界的状况和要求,反对用孔教统一全国的人心和思想,是对的。五四时期的反孔教推动了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使一大批人,特别是青年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所以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说成非理性的,是不对的。五四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从陈独秀、李大钊到鲁迅、胡适等,他们对旧学都有深厚的根底,对传统文化都做过不同程度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当然,五四时期也有过形式主义的偏向。这些偏向后来如何发展、纠正,以及中西文化又是如何结合的,那是另一个问题,需要专门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