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半个世纪以来五四运动史研究的若干情况(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党史研究》 彭明 参加讨论

四、关于几个问题修改的意见
    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第二章五四运动这部分,我提出几点意见,供同志们修订时参考。
    第26页一段文字,陈独秀“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也是指某些从西方传入的唯心主义理论。”我觉得这里对科学的解释不够全面、准确。五四时期所讲的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是可以的,但后面说“也是指某些从西方传入的唯心主义理论”,就不够准确了。《新青年》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是《敬告青年》,对科学做了这样的解释,“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这是说主客观统一。这样解释科学就不仅仅指自然科学,也包括对社会科学的认识。自然科学家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者。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写上“唯心主义理论”,应当把陈独秀对科学解释的原文引上。
    我认为这本书引文太少,特别是原始材料太少,注解也少。作为教材可以,作为学术著作,就有所欠缺。文字上也应该生动活泼,加强可读性。
    第27页,“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先后聘请提倡新文化的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人为教授,”笼统地讲,这样还可以。但是联系到第32页“6月11日,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李大钊、 高一涵等人到前门……”就产生一个问题,这时李大钊不是教授,是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当教授的时间是1920年6月,北大正式发出聘书, 正式上课时间是1920年9月。在此之前,五四运动期间, 李大钊是北大图书馆主任,不是教授。而这点后来写五四运动的人往往忽略了。我查过北大的校史档案,有明确记载。
    第33页,引了1919年6月11 日一张传单《北京市民宣言》上的一段话,“我等学生商人劳工人等,唯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这张传单是陈独秀起草的。这张传单在当时报纸发表时漏掉很重要的一个字,“军”字。原文是“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我在北大校史档案查到了原件。我写《五四运动史》引用的是原件,并附上了这张传单的照片,上为中文,下为英文(由胡适翻译的)。现在一些写五四运动的文章,用的是原来报纸上的话。这点应当改过来,特别是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这样重要的书。
    同页,谈到巴黎和会签字的情况是这样说的,“……和约签字前一天的6月27日,包围中国代表团陆征祥的住地,强烈要求拒绝签字, 总代表陆征祥终于不敢出席和会签字。”当时的中国代表团没有签署巴黎和约,是五四运动的一个重大成果,也是中国近代以来破天荒的一桩大事。应该多写几笔,作为宏扬爱国主义思想的好材料,应当写得生动些。除报刊和档案外,《顾维钧回忆录》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况。那时存在南北两个政府,顾维钧和陆征祥是南北两个政府各自派出的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到了巴黎后,由于国内反对北洋政府非常强烈,陆征祥有些害怕,就躲起来了,借病休养,把和会的事都推给顾维钧,所以当时的中国总代表实际上是顾维钧,陆征祥只是挂名而已。关于在巴黎的中国群众代表威胁中国代表不准签字的情况,可以参阅《顾维钧回忆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一卷第207页)。
    第34页,有这样一段话,“尽管当时还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但是斗争的目标是反对西方列强制定的巴黎和约……”在当时,直接的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还没有。但是“帝国主义”这个概念,而且是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帝国主义的概念已经有了。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的文章中提出了帝国主义的概念。他认为,大亚细亚主义是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国主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的概念。既然是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国主义,那么是否也包含着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呢?我认为可以做这样的解释。所以,我认为34页的这段话,如何表述,可斟酌一下,不要说的那么绝对,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