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夏天,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境内爆发了二战后欧洲规模最大的战争,这场战争加速了南斯拉夫的解体,南斯拉夫分裂为5个独立的国家。 如今波黑境内战争仍在继续,谁胜谁负,尚难定夺。一个存在45年、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南斯拉夫在地球上消失了。 南斯拉夫为什么解体并发生旷日持久的内战?笔者认为,自治制度的弊病,经济没有搞上去和民族矛盾的爆发是其主要原因。而苏东剧变与两极格局的变化则从外部加速了南斯拉夫的解体。 南斯拉夫是世界上第一个冲破斯大林模式,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勿庸置疑,南共联盟曾力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作过一些可贵的探索。如:他们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自治利益多元主义”,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可以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关系范围内表达多种利益,用自治民主制度协调和解决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等等。因此,它所建立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曾有过短暂的“黄金时代”,引起世人的瞩目。然而,南斯拉夫自治制度因其自身的重大缺陷和先天不足而未能经久不衰,经过40多年的实践最终以国家的解体而告终。自治制度的弊病从根本上消弱了国家的权威和凝聚力,助长了民族主义势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西方国家的推波助澜无疑给南斯拉夫的解体注入了一支催化剂。在内外合力的作用下,南斯拉夫迅速解体并陷入持久的内战。 (一)南共联盟在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 南斯拉夫自治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劳动者自治,即:劳动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生产和社会事务。其基本原则是“非集权化、非国家化、非官僚化、民主化和权力分散化”。 南斯拉夫和苏联一样,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上犯了教条主义错误。他们把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一些设想搬到现实社会中来,导致理论认识上的重大偏差和失误。 首先,南共联盟把马克思所设想的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未来社会的社会所有制搬到现实南斯拉夫社会中来。他们认为,公有制分为三种历史形式,即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社会所有制和共产主义所有制。国家所有制是“在国家实行强制的基础上进行占有的。国家在行使这一职能时,可以起工人阶级的革命工具作用,但也可能成为使工人阶级与公有制生产资料发生新式异化的工具。”①因此,他们把国家所有制视为公有制“最初级的和最不发达的形式”。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国家所有制是必要的。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就应当把企业交给直接生产者管理,由社会所有制取代国家所有制。南斯拉夫奉行的这种社会所有制既不归国家所有,也不归集体所有,更不归个人所有,而归全社会所有,实际上变成了一种所有权很不明确的“无人负责制”和“无人所有制”。 其次,南斯拉夫片面地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工人阶级自己解放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观点,认为把企业交给劳动者管理就体现了劳动者的解放和人民的民主,追求形式上的直接民主,忽视甚至否认国家机器、政府管理的作用。其结果依然是少数特权者垄断和掌握了企业大权,工人群众并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再次,南共联盟把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搬用到现实社会中来,力图马上实现这一理想,犯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写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这里所说的这种“自由人联合体”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理想和目标,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南斯拉夫却要在近期内通过最大限度地扩大自治,来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目标,这种超越历史阶段的做法在实践中是难以行得通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