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和坚决,发表了抗战的声明和主张,使全民抗战得以迅速发动。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说:“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唯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所举之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人人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32]以发表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为标志,国民党公开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9月29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发表谈话说:“关于国共两党联合救国之伟大事业,已在九月二十二日经过中央通讯社所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及九月二十三日该社继续发表的蒋介石氏的谈话,建立起必要的基础了。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救国的深切意义,发出了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的诺言,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是值得赞许的。……共产党的宣言及蒋氏的谈话,宣布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33]实际上,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与国共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的确立是从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开始的。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确立,国共合作的再次实现,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它结成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与进步,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第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声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使之成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领导核心。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中国共产党把抗战与民主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为全民族解放树立了光辉榜样,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使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从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说,遵义会议以前,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但真正开始成熟应该是在西安事变前后,突出表现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提出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中国共产党及时转变自己的斗争方式与工作方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坚持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以斗争求团结,以不破坏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为限度;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及时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使抗日战争和国家政治建设沿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上,以人民为主体推进政治民主化,实行民主选举,反对一党专政、包办;在政权形式上采取“三三制”,让各阶级、阶层都有参政机会,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独立、自由、团结、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提供了模型,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共产党内部,注意加强自身建设,培养和造就了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孕育了一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纲领路线,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前景。 第四,促进了民主党派及民主运动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刺激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抗战前一些远离政治的专业研究会和团体,很快转化成政治派别。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团结了民主党派,就是团结了绝大多数人民大众,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和全国人民领导核心的坚实基础。 注释: [1][24][25][26][29]《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938、507、47、937、252页。 [2][6][12][13][16][21][28][33]《西安事变资料》第1辑,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65、266、138、265、241、139、114、257页。 [3](台湾)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5编(一),1981年版,第171~181页。 [4][5]《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13、712页。 [7][11][17][23][27][30][3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73、141、171、162、82、595~596、197页。 [8]《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9][18][19][20]《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79、16、19~20、20页。 [10]《中央日报》1936年12月27日。 [14][15][22]《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426、428、445页。 [32]《中央日报》1937年9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