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近代中国金融活动中的中外合办银行(二)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汪敬虞 参加讨论

三、小结
    从附股到合办,从民间出面到官方出面,这是在近代中国的土地上中外合办银行的两个历史转折。尽管这两个转折并不是严格地先后相承,但是它却带有一定的历史规律性。这个规律性是由中国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因素规定的。
    人所共知,外国银行之进入中国,是为了更直接、更方便地为其本国在华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金融周转服务的。可以这样说:贸易的扩张和投资的扩张,与中外合办银行之民间合办和官方合办,基本上是同步的,而贸易扩张向投资扩张的转移,与民间合办银行向官方合办银行转移,也基本上是并行的。这在理论和实际上都可以得到验证。我们在上面看到,由中国官方出面与外国合办银行的第一次尝试,是19世纪80年代美国人提出的米建威计划。而这家计划中的银行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周转美国对华政府贷款,亦即推进美国对华资本输出为核心。
    然而,正如我们在上面看到的,米建威计划最后流产了,一直到北洋军阀统治初期,才由华俄道胜银行、中法实业银行和中华汇业银行先后完成这一遗留的任务。
    这一历史进程的实现,离不开当时中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上面也已提到。这里需要着重谈一谈中国的内部条件,因为它几乎是决定性的条件。
    对于导致米建威计划流产的中国内部条件,熟悉中国政情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当时就作了一个贴切的比喻。他说:中美合办银行是“米建威的手术加上李鸿章的怀胎。但是皇上没有批准这个婚姻,同时总理衙门和曾[纪泽]据说都在竭尽全力使其流产,或者对这个私生子一生下来就把他闷死,或者把他阉掉,使他成为废物”(注:J. K. Fairbank等编,The I. G. in Peking, Vol. I,Cambridge, 1975, p. 680。)。在这里,皇上的批准是关键的关键。当然朝臣的力量也不可轻视。
    这方面的反对者的确是“巨大而强有力”的。他们采取了最激烈的态度,使用了最激烈的语言。京中有81名御史联名上书,对李鸿章进行弹劾,指责他欺君枉法、丧心病狂。有一位名叫屠仁守的御史,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指责李鸿章“窃朝廷之大柄,坏经常之大法,外启各国之争心,内夺众商之生理,将使户部为虚设,国计为孤注”(注:《屠光禄疏稿》卷三,第29页。)。 而户部尚书阎敬铭也用了“极强烈的措辞”反对让与,“对宫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注:Herald, 1887年9月3日,p.254。)。 和李鸿章相对立的翁同龢一派的重要人物,如黄伟芳、盛昱等,也争相“疏劾合肥”(注:《越缦堂日记》壬集上,第73页, 光绪十三年八月十九日记。)。
    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力量,还是“害怕夺去了他们的收入”的总督(注:Herald, 1887年8月5日,p. 141。)。和李鸿章唱对台戏的两广总督张之洞, 对李鸿章的如意算盘给了一个致命的打击。原来正在这个当口,“这个广州的总督已经向皇帝请求在他所在的城市里设立一个专铸银元的铸币厂”,“并用有理和有力的论据来支持他的请求”。把铸币权让与米建威的华美银行,不能不直接损害到这位广州总督的切身利益,因此“很难指望那些眼看他们的地盘要受到损害的地方当局会置身度外”(注:Herald, 1887年8月5日,p. 141。)。 据说李鸿章曾经打算“修改让与权”,规定银行的铸币权“只限于铜币”,而且“只限于帝国的一个有限的地区”(注:Herald, 1887年8月12日,p.170。)。这个妥协也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疆臣的反对,“加强了反对外国的集团的地位”,李鸿章在内外反对声中只好接受皇帝的谕旨,让米建威的计划胎死腹中。
    那么,为什么在19世纪80年代不能实现的计划,到了19世纪末,特别是20世纪初却可通行无阻,成为一时风尚呢?这同样也离不开中国的内外条件的变化。
    从中国的外部条件看,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了竞相输出资本、垄断资本市场的帝国主义阶段。中外合办银行所形成的局面,给帝国主义输出资本以极大的便利,提供了非合办银行所难以企望的优越地位(注:这是20世纪外国银行团所以出现的原因之一。 此点容另为文申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