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张謇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齐鲁学刊》 崔薇圃 参加讨论

四、提出实施近代化教育的方针和方法
    为了培养国家适用人才,张謇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多方面教育。他具体为“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为教育之大纲”(注:《张季子九录·教育录》卷一《师范章程改订例言》。)。所谓“国家思想”,就是要求学生打破“为我主义”,有爱国思想和自立精神。为激发学生为国家而刻苦学习的爱国热情,他处处强调学生要知国耻,雪国耻。对学生慷慨陈词:“中国今日势衰弱极矣,国望亏损极矣。……环顾五洲,彼所称强大文明之国,犹是人也。以我中国黄帝尧舜神明之胄,退化不振,猥处人下,至有以奴隶目我者,诸君以为可耻否乎?”(注:《张季子九录·教育录》卷二《师范学校开学演说》。)只有“国耻雪,则各国不得不视以平等,而国家的自由,此则大自由也。”“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注:《张季子九录·教育录》卷二《师范学校开学演说》。),希望他们“努力学问”,厚养志气,以雪国耻”,“把握潮流,迎头赶上,求有以自效于社会”。(注: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第381、220、119、477、319、93、346页。)
    张謇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深知一个人要真正能为国家做点贡献,除有爱国心之外,还必须有“坚苦自立”的精神,他要求学生要艰苦朴素,养成“勤勉节俭,任劳耐苦”的习惯。他说:“古今学者之所以能成其学者,何一非从艰苦得来。”(注:《张季子九录·教育录》卷五。)同时,他反复强调自立的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国格,具有振兴华夏的志气,反对屈从和依附的奴隶思想。为此,他把“艰苦自立”作为他所办各类学校之校训的共同基础。
    所谓“实业知识”,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张謇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能自立,必须有实业知识。他说:“今之国计民生,以人人能自谋衣食为先务之急,衣食之谋在于实业。”“人舍实业,尤无生路”(注: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第381、220、119、477、319、93、346页。)。因此他主张让学生从小养成从事农工商业的兴趣。在通州师范附属小学中,设有社会服务机构,如贩卖部、儿童工作部等,要求学生参加一些卖货、装订书簿、编织手工艺品、栽培植物、美化校园、管理文库、订报纸等社会性劳动。“期于服务之中灌输工商业知识,养成勤劳习惯。”(注:《南通县之教育》、《中华教育界》四卷第1期。)在办学中,张謇十分注意对学生实业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多仿效欧美、日本、增设与发展资本主义实业有关的课程,并认为应把近代工业发展杠杆的科技教育和工业教育放在教育结构的核心地位,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实用、自得、自动”。提倡学用结合,要求教师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实践教学,反对闭门读书。规定师范学校必立一小学,为师范生提供实习基地。师范生在最后一学期,必到附属小学实习。张謇把实习比喻为作战,他说:“师范数载之教养,备战具也,修战术也;附属小学之实习,战历之经历也;方案者,作战之计划也;评论者,使识其胜负原因之果何在也。”(注:《通州女师范学校一次本科实习教授评案序》第40页。)对实业教育,更强调“以实践为主要”。他说:“农学校之学生,不能为农夫之所为,是可谓学生,而不能谓农学生。……然农学生而不能为农夫之所为,又何需此农学校哉!”(注:《张季直先生教育谈》、《教育杂志》九卷一号。)因此他在农校建立起一系列实习基地。如:农作物实验场、家畜试验场、苗圃、森林事务所、鱼池等。定期组织学生到垦区考察、试验,将取得的成果,通过举办展览会等形式推广到生产中去;要求医校学生到医院实习;土木工科学生搞实地测量;商校设有储蓄银行,每日有学生若干轮流值日经营;他所办的纺织厂则是纺校学生的实习基地……在学习方法上,教育学生“多看书”,增广见闻,扩大知识面。但同时指出,读书必须有选择,阅读必须有系统,一定“将此书看毕再看他书,方有所得,不可见异思迁”,否则“所得等于一鳞一爪,而漫无系统”(注:《张季子九录·教育录》卷五。)。要求学生学习时必须“静心”,注意力集中,力戒分心浮躁。与此同时他认为学校管理要严格。他说:“军队无放任,学校无放任,此今日世界各国之通例。军队放任,则将不能以令,学校放任,则师不能以教。将不能令则军败,师不能教则学校败。”(注:《张季子九录·教育录》卷三《论严格教育旨趣书》。)他进一步指出:“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注:《张季子九录·教育录》卷三《论严格教育旨趣书》。)通过上述措施,使学生达到“勤学兮开智,{K3H105.jpg}{K3H105.jpg}兮分发蒙,光吾州兮日华再中”(注:宋希尚:《张謇的生平》第507、356-357、507、160、356页。)之目的。
    所谓“武备精神”,则是培养学生有健康体魄、尚武精神,将来能担负起捍卫国家的重任。为此,张謇对学校体育、卫生教育也非常关注。他要求在男女各校中,体育应与其他学科并重,提倡开展各种球艺和武术比赛。他出资先后办起两处大体育场让学生锻炼。每年或隔一年开一次大型运动会,他亲自到会演说或参加评判。由于他的关心、参予,直接带动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他还亲自布置、检查学校的卫生工作,尤其重视厨房和厕所的卫生,他说:“办学堂,要注意这二处的清洁;看学堂,先要看这二处是不是清洁。”(注: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第381、220、119、477、319、93、346页。)
    张謇正是通过贯彻他提出的教育大纲,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近代需要的“合格国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