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参见刘士田:《关于十月革命初期的革命性质问题》, 《苏联东欧问题》(北京)1988年第1期; 赵诗清:《对十月革命性质的再探讨》,《江汉论坛》(武汉),1994年第4期。 〔2〕〔7〕〔8〕参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卷,第17-19、150-151、166、90-91页。〔13〕参见上书第167、300-301页。 〔3〕〔4〕〔5〕〔6〕〔9〕〔11〕〔12〕〔14〕〔15〕〔16 〕〔17〕〔21〕〔22〕〔23〕《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卷,第19、90、 150、150、77、65、300、146、166、355、442、83、167、54页。〔10〕同上书第32卷,第50页。〔18〕同上书,第30卷,第286页。 〔19〕详见拙文《论二月革命后列宁关于俄国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历史演进》,《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4期。 〔24〕〔25〕〔26〕〔27〕〔28〕〔29〕〔30〕〔31〕〔32 〕〔33〕〔34〕〔35〕〔36〕《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3卷,第128、 168、52-53、57、89、89、90、95、196、176、175页。〔37〕同上书第34卷,第163页。 〔38〕详见拙文:《对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国有化思想的探察》,《社会科学研究》(成都),1994年第4期。 〔39〕详见拙文:《关于列宁战时非常措施指导思想的几个问题--对某些流行观点的商榷》,《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