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政变”性质究若何大院君第二次上台被击败后,日本政府加紧了扶植亲日派金玉均、朴泳孝等人使之执政的活动。金玉均、朴泳孝等人自称为“开化党”,实为一贵族集团。他们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期,与日本政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决定采取武装行动,推翻韩国闵妃集团的统治,由他们来掌握政权。日本政府则利用控制他们,以达到统治朝鲜的目的。 1882年7月23日,汉城侍卫部队的士兵因官员克扣稻米,把掺有泥沙的稻米给他们吃而爆发了起义。城市贫民迅速响应起义者。但这次起义的矛头迅速转向了日本侵略者。士兵和城市起义者包围了日本公使馆。日本官员在深夜从燃烧着的房子里出逃。他们逃到了仁川,搭乘了一只渔船,到牙山附近换乘了一艘英国兵舰,这才得以逃回日本。 国王和闵妃也在人民起义时出逃。大院君利用人民的起义,又暂时夺取了政权。日本得知大院君重新上台,立即命令日本公使带领舰队回到汉城,以宣战来威胁,要求赔偿日本公使馆所遭受的损失。侵略者强迫大院君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仁川条约。日本政府要求付给赔款50万日圆和对被杀日人家属的赔偿费5万日圆,惩罚七月二十三日事件的“祸首”,修复日本公使馆由韩国政府担负费用。日本政府还获得了使朝鲜进一步殖民地化的一系列权利,例如用专门条款规定,将日本官方人员在全国活动范围扩大为各开放港口周围的100公里,并规定日人有权在汉城保有军队,等等。清政府反对大院君向日本政府作如此大的让步,1882年8月,3000名中国军队被派赴汉城周围驻防。袁世凯把大院君诱至一艘军舰,并被送到中国。韩国政权又转入闵妃集团手中。 1882年以后,日本侵略者在亲日派集团首领金玉均和徐光范的帮助下,改组了韩国军队而组织了4营韩国兵。日本企图通过控制韩国军队来掌握韩国的命运。 1884年3月以后,以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与闵泳翊为首的“清党”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日益加剧。1884年11月19日,金玉均承李熙之召入对,见周围无人,便向李熙进言:中日交战,中国必败,韩国应自谋独立,并告知他与日本驻韩公使竹添进一郎的关系。李熙闻言后,即亲书密敕给金玉均,授他以生杀大权。12月1日,“开化党”激进派主要成员在朴泳孝宅邸,密商政变细节。他们决定于12月4日,借庆祝邮政局新厦落成举行宴会之机,放火别宫,暗杀四营使,举行政变,夺取王宫。12月4日晚,宴会举行。别宫放火未能按原定计划实现。于是金玉均派人点燃了邮政大厦附近的草房。闵妃集团首脑人物禁卫大将闵泳翊,遭埋伏的日本杀手刺杀。闵妃集团其他要员则混杂在外国使节、邮局职员中安全逃出。“开化党”的计划未能实现。这时,他们就在日本军队帮助下冲入王宫,国王和王妃成了日本人的俘虏。谋叛者在当夜就组成了新政府,把六曹大臣的职位分配给亲日派集团中的活动家。政变者以为他们已经获胜。孰料12月5日,汉城爆发了反对日本侵略者和民族叛徒的全民起义。人民群众破坏亲日派的住宅,起来打死日本人。12月6日,中国军队包围了宫庭。日本人及其走卒仓猝出逃。居民对未及逃出的亲日派继续打击。日本公使馆的房屋和兵营被焚毁。日本殖民者及其走卒企图夺取韩国政权的阴谋以完全失败而告终。一个同情日本侵略者的美国海军武官福克,见到1884年12月4日事件以后的真实情况后写道:“人民群众的情绪是这样强烈的拥护中国,又是那样激烈和愤慨的仇恨日本人,以致即使在整整一本书上要把所有他们反对日本人和谋叛者的诅咒记载下来也是困难的”[④]。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得到日本侵略者全力支持的,由韩国亲日派发动的“甲申政变”,竟被某些史家称之为“反对封建制度的首次资产阶级的运动”;再升级为它的“历史内容的基本性质是资产阶级的、爱国的运动”;再升级为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这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他们的“理由”有三: 一是“甲申政变”是被袁世凯镇压下去的,而袁世凯是后来出卖“戊戌变法”者的罪魁祸首,戊戌变法是进步的,因此,同样是被袁世凯镇压的“甲申政变”也是进步的。这一“理由”完全是形而上学的。就“甲申政变”中袁世凯的作为而言,他维护了韩国的民族利益,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及其走卒韩国亲日派。如果不是袁世凯当机立断,立即出动武装包围王宫,亲日派的阴谋就有可能得逞。如此,韩国亡国不是在1910年,而是早在19世纪,韩国就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了,因此中国军队的作为受到韩国人民的欢迎,上引美国海军武官福克的话证明了这一点。假如袁世凯的作为逆韩国人民的意志而动,那么,“甲申政变”后,韩国人民就不会以“王者之师”来看待中国军队了。 二是所谓“甲申政变”的“政令”纲要是“进步”的。这也是只看宣言不看实际。这些“政令”纲要是在日本侵略者的指使下为适应日本的需要又是为了欺骗韩国人民群众而制定的。“甲申政变”所产生的政府是傀儡政府,在韩国它是做不得主的。“政令”纲要第1条“大院君不日陪还事(朝贡虚礼,议行废止)”,就表明,亲日派要断绝与宗主国中国的关系,彻底倒向日本侵略者一边,这又有什么“进步”可言呢? 三是所谓“甲申政变”的发动者“开化党”是宣言“改革”的,而“清党”则是保守的,因此“甲申政变”也是“进步”的。这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看法。如前所述,“开化党”是个贵族集团,它们并不依靠人民,而是依靠日本侵略者,这就注定了他们发动的“甲申政变”的反人民本质和一定失败。“清党”是韩国统治集团中的另一派,就其本质而言,也是腐朽的,但他们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主张联合清帝国抗日,却是正确的。并不是宣言“改革”的人都是进步的。 对“甲午更张”不该评价过高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侵略者与亲日派决定在韩国发动宫庭政变。其行动计划是:(一)借日军的帮助夺取王宫并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二)解除闵妃及其全部宗戚的职务;(三)任命大院君为摄政王。[⑤]7月18日,日本驻韩公使大鸟向韩国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强迫韩国政府要求撤退中国军队,立即废除与中国缔结的一切条约,修理日本兵营并架设汉城和釜山之间的电报线。最后通牒的限期是7月22日夜十二时。[⑥]最后通牒没有得到回答。7月23日清晨,日本部队借口向牙山出发离开兵营,却转向了汉城。守卫宫庭的韩国部队和侵略者的部队在汉城北门发生了战斗。日本侵略军冲进市内,宫庭陷入日军手中。国王李熙担心自己被日军杀害,下令禁卫营驻军不战而降。日本公使来到宫庭,见国王李熙,“劝告”国王邀请大院君,并建议大院君出任执政。不久,大院君在日本公使馆的工作人员冈本伴随下来到宫庭。大院君声明,必须依靠日本的援助,并着手进行“改革”。[⑦]7月25日,以亲日派首领金弘集为总理大臣的韩国政府,宣布废除与中国签署的一切条约,“依赖”日本从朝鲜“驱逐”中国军队,从而为日军进攻中国军队挑起中日战争制造了法律根据。也就在这一天,日本未经宣战就袭击了靠近牙山港的载有1300名中国士兵的“高升”号运输舰,“高升”号被击沉。8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与中国宣战。所谓“甲午更张”,其内容正是在日本侵略者已经控制了韩国政府又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提出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