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维也纳会议及其闭幕后建立的欧洲协调机构,是欧洲各国政府企图建立协调机构来维护维也纳均势体系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尝试。正如科索拉斯教授所说:“这个欧洲协调系统,虽然不是一个永久性的组织,也没有明确的组织宪章,但却是值得记忆的历史事件”[⑥e]。 实践证明:为了本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实行均势外交,建立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国际政治均势体系,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维护国际政治均势体系与世界和平的最好方法,不是靠《圣经》和上帝,更不是靠少数国家的武力或武力威胁,而是要靠各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平等协商、签订国际条约与建立国际组织来解决有关问题。 注释: ①a 《当代世界政治实用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 ②a 〔法〕皮埃尔·热尔贝:《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苏〕B.n.波将金等主编《外交史》第1卷上册,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314页。 ③a 《国际条约集(1648-1871)》,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11页。 ④a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第448-449页。 ①b ②b ⑦b〔英〕阿尔杰农·塞西尔:《梅特涅(1773-1859),他的时代和个性的研究》(Algernon Cecil,Metternich,1773-1859,A study of his period and Personality),艾尔和斯波蒂斯伍德出版公司,1933年伦敦版,第163、136、198页。 ③b 〔美〕罗杰·劳·威廉斯:《欧洲简史拿破仑以后》,中译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8页。 ④b ⑥b 刘达人、王卓然主编《外交大辞典》,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1037页。 ⑤b 帕尔默和科尔顿合著:《1815年以来的世界近代史》(R·R·Palmer and Joel Colton,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Since,1815),纽约1978年第5版。 ⑧b 卡尔顿·J·H·海斯:《近代欧洲政治文化史》(Carlton J·H·Hayes,A Politic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第1卷,麦克米伦公司纽约1932年版,第722页。 ①c 卡·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1843年3月13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41页。 ②c ③c⑤c〔美〕罗杰·劳·威廉斯:《欧洲简史:拿破仑以后》,中译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8、37页。 ④c ⑥c弗·恩格斯《德国的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47页。 ①d 刘达人、王卓然主编《外交大辞典》,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446页。 ②d ④丹尼尔·S·萨普:《现代国际关系》(Daniel S.Sapp,contem 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91年纽约版,第59页。 ③d 〔英〕阿尔杰农·塞西尔:《梅特涅(1773-1859):他的时代和地方个性的研究》,伦敦1933年版,第170页。 ⑤d 〔英〕阿尔杰农·塞西尔:同前书,第179页。 ①e 〔法〕皮埃尔·热尔贝:《欧洲的统一的历史与现实》,中译本,第16页。 ②e 〔美〕罗杰·劳·威廉斯:《欧洲简史·拿破仑以后》,中译本,第36页。 ③e ④e《大美百科全书》,第28卷,台湾光复书局1982年版,第142页。 ⑤e D.P.希特利:《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D.P.Heatley,Diplomacy and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牛津大学出版社1919年版,第28页。 ⑥e D.G.科索拉斯:《权力与影响·国际关系诸论》(D.G.Kousoulas,Power and Influnce,An Introduction to Inter National Relations),加利福尼亚1985年版,第18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