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认为仅从器物方面学习西方,而不采纳其政治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他们主张吸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文化中的长处,以君主立宪来替代君主专制,并提出了设立制度局的构想,促进了政治的近代化。 清末新政是继戊戌新政之后的又一次的近代化运动,它同样包含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改革。在形式上它同戊戌变法新政有相似之处,在内容上它超过了戊戌新政的改革力度。清廷在上谕中称:“凡有能办农工商矿,或独立经营,或集合公司,其确有成效者,即各从优奖励。”(29)清末新政在经济改革中的作用确实很明显。同时,清末新政在军事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编练了新军和培养了一批知识分子。清末新政在政治近代化中虽搞了预备立宪,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还设立了责任内阁,但皇族内阁的出现表明预备立宪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保护清王朝的利益,这就给清未新政的政治改革大大地打了折扣。 辛亥革命则在政治近代化上以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和建立民主共和国为根本任务,特别是后者更能体现其政治革命的特质。正如孙中山所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方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30)这就给人们展示出了一种完全新型的理想与目标,对长久以来形成的且已根深蒂固的皇权主义思想予以全面否定。辛亥革命在对近代民主制度的追求方面超过了前此的各种运动,辛亥革命后所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一个丰硕收获。也正是由于辛亥革命以民主共和国为最高政治追求,它在思想领域内不仅批判了封建专制毒素,而且扬弃了改良与君主立宪的政治方案,使得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且成为人们评判政权体制的尺度。辛亥革命后,凡有帝制自为者都受到了历史的唾弃,也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脉络,从拯衰于兴,转弱为强,摈弃闭关的心态而置换以开放的理智,到追求较高的政治目标,掀动兴办企业的浪潮,无疑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综合国力较鸦片战争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近代中国社会的三条历史发展脉络相辅相成,互相依存,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向前发展。 注释: ①资料丛刊:《中法战争》第3册,第554页。 ②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6册,第23页。 ③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1册,第167页。 ④《左文襄公全集》书牍,第20卷,第5页。 ⑤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4册,第20页。 ⑥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1册,第203页。 ⑦资料丛刊:《义和团》第1册,第112页。 ⑧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卷下,第73页。 ⑨《薛福成选集》第543页。 ⑩《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165页。 (11)(30)《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9页,325页。 (12)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6册,第843页。 (13)(14)《杰士上书汇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府抄本。 (15)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