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试论战后美国总统与国会的外交权之争(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齐鲁学刊》 李胜凯 刘国柱 参加讨论

3.加强国会对国防和外交事务开支的控制权。宪法规定,国会有征税和财政拨款权即“钱袋的权力”。但由于国会长期没有自己的预算制度,就造成对行政部门预算计划的依赖。总统常常利用职权,扣留国会拨款,用于其他活动,而且国会对此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有鉴于此,国会于1974年通过丘奇--凯斯修正案,禁止总统将联邦政府的款项用于在东南亚地区的任何军事活动。国会还采取其他措施,加强对国防开支和对外援助的控制。如1975年苏联和古巴插手安哥拉内战,福特总统要求国会拨款支持美国政府抵制苏、古在安哥拉的雇佣军,结果并未获得国会同意。这是国会利用财政拨款权优势限制总统外交活动的一个突出事例。
    那么,美国国会在限制总统外交权方面取得的成效如何?这在美国政界和学术界是一个争论相当激烈的问题,可谓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两种意见较有代表性:一种意见认为,70年代国会为恢复和加强外交权所作的努力使总统权力受到严重削弱,造成了“国会领导”外交的局面;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总统权力并未受到任何真正的削弱”,总统在外交领域仍握有绝对控制权。依笔者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之处。
    应当承认,国会通过制定立法和采取相应措施,摆脱了多年来缺乏活力和无所作为的状态,改变了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赢得了选民的支持。从而也无疑加强了国会在外交领域与总统分庭抗礼的地位,打破了行政部门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样,“国会也变得更多地参与总的对外政策”[(26)]。
    但是,国会外交权的恢复和加强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并不意味着美国总统的权力削弱到无关宏旨的程度,更不意味着总统已受制于国会。之所以这样说,有两点理由。其一,由于当代国际政治的日益复杂多变和外交事务的特殊性,美国总统在外交领域的前台和中心地位不会被国会取代。一俟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巨变,尤其是处于对外关系的危急关头,总统仍有可能独执牛耳,主宰美国的外交事务。这一点结论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历史中得到验证。其二,70年代以来,美国总统面对国会的挑战,一直不肯退让,仍在继续坚持宪法赋予总统的“固有权力”。然而,由于宪法条款的模糊性,总统与国会往往根据各自的需要,对宪法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从而形成了“在一个权力界限不清的巨大领域里,总统与国会仍在竞争”的态势。因此,“权力的归属仍不分明”。[(27)]可以预料,只要美国的资产阶级宪政民主制度没有根本改变,总统与国会的外交权之争就不会停息,它还将会以或激烈或平缓的形式表现出来。
    注释:
    ①西奥多·怀特:《美国的自我探索:总统的诞生1956-1980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第492页。
    ②理查德·诺伊斯塔特:《总统的权力》,转引自伯恩斯等;《民治政府》(James M.Burns etc.,Government by the people),新泽西,1987年版第23页。
    ③ ⑤ (27)路易斯·亨金:《外交与宪法》,载于美国大使馆新闻文化处编《交流》1989年第4期。
    ④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264页。
    ⑥徐更发:《美国总统和国会战争权之争》,《政治学研究》1985年第4期。
    ⑦ ⑧李昌道:《美国宪法史稿》,法律出版社,1986年,第131、308页。
    ⑨詹姆斯·内森、詹姆斯·奥立弗:《外交政策的制定和美国政治制度》(James A.Natan、James K.Oliver,Foreign Policy making and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波士顿、多伦多,1986年版,第130页。
    ⑩ (15) (16)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01、421、403页。
    (11) (22)威廉·富布赖特:《跛足巨人:美国对外政策及其国内影响》,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207、219页。
    (12)皮埃尔·维亚勒:《美国国会、总统与对外政策》,见《国外法学》1983年第5期。
    (13) (23)布鲁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655、654页。
    (14)戴维·塞弗尔:《水门事件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avid C.Saffel,Watergate:It's effects o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马萨诸塞·坎布里奇,1974年,第168页。
    (17)托马斯·戴伊:《民主的嘲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第270页。
    (18) (20) (25) (26)伯恩斯、佩塔森、克罗宁:《民治政府》(Burns、Peltason、Cronin,Government by the people)新泽西,1987年版,第18、345、349、358页。
    (21)乔治·麦金那:《各执一端:有关政治争议性问题的对立观点》(George Mckenna,Taking sides:clashing views on controversial political issues),康涅狄格,1983年,第80页。
    (24)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5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