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对中国近代几种富民强国主张的评说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求是学刊》 熊映梧 参加讨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好传统。一些仁人志士“手无寸权,心忧天下。”每当国衰民困之际,总有一些先进人士站出来大声疾呼,提出种种“富民强国”的主张,在历史上留下许多光辉的篇章。
    一、农本主义
    中国是以农业社会的文明著称于世,几千年来形成了强烈的“农本主义”主流思潮,从古代到近代均奉行“重农抑商”的国策。
    中国的“农本主义”与西欧的“重农主义”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个时代的要求。“农本主义”是要要维护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而“重农主义”则是要要发展市经济,推动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过渡。这是我们研究中国农本主义时,首先必须划清的一个界限。
    (一)《农宗》--龚自珍的改革方案
    龚自珍(1792~1841年)是中国近代一位忧国忧民的思想家,看到清王朝从盛世走向衰世,大声疾呼改革。他写道:“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1〕他认为,造成社会危机的经济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其始,不过贫富不相齐之为之尔。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2〕
    龚自珍“渊渊夜思”而设计了一个“定民生”的《农宗》改革方案。其基本思想并非后世讲的平均主义,而是主张贫富“齐之以礼”,按封建的等级来限定贫富之差。《农宗》规定:按宗法地位,将社会成员分为“大宗”、”小宗”、“群宗”、“闲民”四等。农有田亩,由长子继承,立为“大宗”。次子为“小宗”,“别请田二十五亩”。第三、四子及次子之次子为“群宗”,也“别请田二十五亩”。第五子以下及群宗之次子以下则为“闲民”,不授田,终身世代为佃。其中,大宗“役佃五”,小宗“役佃一”,“佃同姓不足,取诸异姓”。
    农宗有两个特点:其一,强化宗法制度以维系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正如吴昌绶评说的,龚氏“平生持论,特重宗法”。在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过渡的世界大潮流背景下,鼓吹这套主张,显然是违背历史发展方向的。其二,排斥商品经济。龚氏认为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是贫富不齐、社会动乱之源。他甚至设计这样的限制货币流通的方案:“百家之城,有银百两;十家之市,有钱十缗;三家五家之堡,终身毋口富泉货可也。”〔3〕他预期这样行之三十年,则“富民所吝惜 ,非货焉,贫民歆羡怨叹非货焉”,经商者也就将放弃商业,“退而役南亩”。由于大家都不再追求货币财富,于是天下也就不会再“扰扰贫与富之名”了〔4〕。
    龚自珍是公认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是当时的改革派,那么,他提出的经济改革方案《农宗》却是反历史发展方向的。怎样解释这种矛盾现象呢?
    如果拿龚自珍同早他半个世纪的亚当·斯密(1723~1790年)作一个比较,可以吸取一点有益的历史教训。斯密生活在18世纪的英国,当时第一次产业革命蓬勃兴起,英国又是率先从农业社会转向工商社会的国家,市场经济颇为发达,所以,斯密能够写出《国富论》这样划时代的巨著;而龚自珍虽然比斯密晚半个世纪,但他生活在封闭式的中国农业社会,加之又不了解欧美的变化及世界潮流,因而提出《农宗》一类的方案,仍然跳不出农业社会的框子。这也许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锐意改革的思想家的悲剧吧!
    (二)《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经济纲领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顶峰。《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在它统治区内以法令形式颁布实施;《天朝田亩制度》,一般评论为“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我认为有必要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天朝田亩制度》受到传统的大同思想的影响。《礼记·礼运篇》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大同。”同时,又深受外来宗教观念的影响。在洪秀全著名的《原道》三篇中,反复论述了这样的思想:“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5〕
    第二,《天朝田亩制度》反对农民私人拥有土地,但却鼓吹“天王所有制”。洪秀全宣称:“我是太平天子,天下钱粮归我食,天下百姓归我管。”其实,天王同历代帝王一样,都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就是最大的地主。人们往往把古已有之的国有制误解为公有制,也是事出有因。如洪秀全就自称是上帝的代理人。借用一句现代语言:帝王(包括天王洪秀全)都是历代最大的产权所有者,最高的法人代表。
    第三,推行平均主义的“农业社会主义”,往往因为碰到两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而破产:其一,农民根深蒂固的土地私有观念;其二,统治集团的腐败,他们带头破坏了“均贫富”的原则。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也没有逃脱这条历史规律。
    第四,《天朝田亩制度》问世于19世纪50年代,那个年代的西欧已完成第一次产业革命,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商社会。对比之下,更可见中国之封闭、落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