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化始于清代晚期。晚清先后发生了三次社会变革运动,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次变革时间先后相继,范围逐步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在三次变革的推动下,中国的现代化从初步产生到逐步扩大和深化以至全面铺开。 一 晚清第一次社会变革是洋务运动,它始于19世纪60年代,止于90年代中。洋务运动导致了中国现代化的初步产生。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工业化和民主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工业化和民主化推动下,社会型态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过程。由洋务运动发轫的现代化的初步产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兴起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的初步转型。 洋务工业化始于鸦片战争后,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影响下,在清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产生的。虽然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内部在技术、市场和资本等方面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积累,但这些要素的总量和总体水平距离工业化的产生还路途遥远。19世纪40年代初,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先进技术开始涌入中国,并在沿海出现了西人开办的机器工厂。这些都对中国产生了刺激和示范作用。50年代广东、上海等地出现了甘章船厂、陈联泰机器厂等工厂规模虽小,却意味着中国现代机器工业的滥觞。60年代前后,列强又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国掠获大量经济、政治利益和特权,把中国推向殖民地深渊;太平天国起义几乎使清王朝江山易主。为扶大厦之将倾,清廷内部部分开明官僚即所谓洋务派深感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自行设厂制造新式枪炮船舰之急迫,从60年代起陆续开办了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官办工业又进一步带动了民间商人投资设厂,从而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洋务工业化主要有两大成就。一是机器工厂的建立。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机器工厂,它们使用机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内部结构复杂。如设立于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拥有各类工作母机662台、 大小蒸汽动力机361台、大小汽炉31座。各厂职工人数2913人、厂房1974间。 若加上管理机构,全局人员达3592人、房屋2579间。〔1〕局下设立了枪厂、炮厂、轮船厂、火药厂等13个专业生产厂,局部还设立了公务厅、报销处、支应处、议价处等管理机构。其它机器工厂如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情形也大抵与江南制造总局相仿。由此可见,这批洋务机器工厂已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按现代企业的专业化特征运作。 洋务工业化的另一成就是股份制公司的出现。60年代机器工厂的建立无疑是晚清工业组织的重大变革。然而,它们均属军用工业,都为官办性质,其经费来源、产品分配、经营管理及员工构成等都对官府有着极强的依附性,而远离市场与社会。显然,这些机器工厂只能说具备了现代企业之“形”,而无现代企业之“神”,还不是真正的现代企业。在这些企业内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组织形式与落后的经营管理体制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加上资金短缺、原材料匮乏、交通滞后等,企业发展步履维艰。为此,从70年代起,洋务派又在采矿、冶金、纺织等部门开办了一批民用企业。民用企业产生的背景和目的、民用工业产品的性质决定了民用工业在资金、原材料来源、产品分配、经营管理及员工组成等方面不得不摆脱军用工业模式,而较多地按照市场经济和商品生产的要求运作,股份制公司因此应运而生。如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均实行集股经营。以开平矿务局为例。1877年,该局开办之始就拟定了招募商股80万两的计划,但起初计划未能实现。1881年,随着开平矿开始出煤,效益日益显著,商人们逐渐对开平股产生兴趣,很快便募集商股100万两。〔2〕股份制不仅改变了企业资本构成,也使企业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由官办工业一统天下发展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等多种形式并存,股民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机会和权利。如开平矿务局规定:“所有各厂司事必须于商股之中选充”,“股分一万两者,准派一人到局司事。”〔3〕此外, 这些企业在产品分配、员工组成等方面也与市场和社会关系愈益密切,从而粗塑了现代企业的雏型。 股份制形式不仅遍施于工业企业,也屡见于企业化的交通、邮电、新闻出版等其它领域。如轮船招商局于1873年“招集商股,限以千股,每股收银五百两,计集股实收数四十七万六千两”〔4〕。 又如《汇报》是由容闳于1874年在上海“集股万两”兴办的。〔5〕其它如天津电报局、开平铁路公司、同文书局等都实行集股经营,股份制体现了社会化这一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 洋务工业化瑜之彰彰,其瑕亦昭昭。由于它不是清代经济发展的自然产物,而是在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为地培植起来的,带有鲜明的统治集团的目的性和意志性,因此,工业化产生伊始就走上了一条有违工业化发展一般规律的畸形道路。表现之一,军、民用工业发展的顺序和比例失调,军用工业超前和过重,民用工业滞后和过轻。洋务工业化从军用工业发轫,在洋务运动30余年中,清廷始终把军用工业作为投资重点,总共花费了约4500万两国库经费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大小军工企业19个。〔6〕第二,官、 民(商)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失常。洋务工业化从官办工业起步,形成了官僚垄断局面。民间工业产生相对较晚且处处受到排斥和挤压,始终未能正式获得独立和合法经营的地位。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企业中,也往往是官府权重、商民位轻。官府可随意干涉企业事务,商民的权力和利益常常被侵犯或剥夺。从而造成工业化发展的曲折艰难,虽历经30余年,却并未形成应有的规模。可见洋务工业化尚未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洋务工业化尽管弊端多多,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的前所未有的经济因素,一经产生便冲击和瓦解着传统社会结构,导致晚清社会开始转型。这种社会的转型在洋务运动时期主要表现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层级结构以及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的初步变化。 社会组织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工业、交通、邮电、教育及军事等领域。除机器工厂外,还出现了轮船局(公司)、铁路公司、邮政局、电报局等现代交通邮电组织,著者如轮船招商局、开平铁路公司、天津电报局、台湾邮政总局等;产生了有如江南制造总局机械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京师同文馆、广东水陆师学堂等一批现代专业学校;现代新闻出版组织也开始面世,有《昭文新报》、《汇报》、《广报》、京师同文馆印刷所、同文书局等;1884年还出现了三支现代海军,1894年建立了现代陆军--“定武军”。 工业化的产生,新职业类型的出现,社会组织的分化,使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开始瓦解。首先是从旧式地主、商人和官僚以及买办中分化出一批现代工商业者,如盛宣怀、经元善、朱其昂、唐廷枢、郑观应、李宗岱等。他们投资新式工商业,成为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成员。其次,产生了现代产业工人。这是一个自由出卖劳动力、无资无产、从业于现代工业交通邮电等部门的新兴劳动阶级。到1894年,他们的人数大约为57850-64060人。〔7〕第三,涌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群体, 包括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现代企业管理人员、现代教育工作者和现代新闻工作者等。此外,还出现了一批现代军人和现代外交人员等。 经济的变动,社会的开放,社会心理也悄悄变易。国人封闭的心态逐步开放,重农轻商、重义轻利、崇古薄今等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挑战,重商、重利、务实等观念开始萌生。社会思潮的变迁更是显著。洋务运动初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风靡一时,成为朝野上下竞相追逐的时尚思潮。这种思潮主张引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理论和价值体系,它对于打破闭关自守、泥古拒变的封闭状态具有不可否认的进步性和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开放的扩大以及传统社会体制弊端的日益暴露,90年代前后,一种主张全面变革传统社会体制的改革思想逐步取洋务思潮而代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