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一说法不容怀疑:
一、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不由自主”的 在让位前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赞誉之词是比较多的,让位给袁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比如,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孙中山就打电报给袁世凯,明确表示自己是“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于大白于将来”〔1〕。在1912年1月15日回复议和代表伍廷芳的电文中,孙中山宣布:如果清帝实现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2〕, 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对袁世凯的态度。 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孙中山一再要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的表示,对“革命”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早在清廷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请出袁世凯之时(1911年11月),袁即在“清室请他出任内阁总理的诱饵和民派请他出任总统的建议之间举棋不定”〔3〕, “决计居清廷与革命军之间,收渔人之利”〔4〕。 而在得到孙中山的多次保证,权衡得失之后,袁世凯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始了逼宫清帝的活动。这样,在袁的步步进逼之下,清政府再也没有别的办法,“终于选择了性命重于皇冠的一条路”〔5〕。可见, 既然让出临时大总统的职位有这么大的作用,而这个结果又是孙中山本人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所以孙中山应该十分愿意这样做。前面引文孙中山的那些表示也必定大多为其肺腑之言。 我们可以认为以上内容是孙中山“让位”的最重要的主观原因。有人分析说,让位前后的孙中山对袁世凯认识模糊(对于袁欲于天津另组政府的主张等,孙是有怀疑,但对袁总的评价是很高的),最后达到过分轻信的程度〔6〕,证据凿凿,本人深表赞同。所以, 本文该部分标题为“孙让位给袁是不由自主的,没有说“是无奈的”。言外之意,是想说,主观上,孙中山非常愿意让位给袁世凯,但这种事情决不是孙袁二人之间的事情,假使孙中山出于多种目的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愿意让,说明不是无奈的;不愿意让,也由不得孙中山本人。孙主动“让出”的话,皆大欢喜,它和经过一番苦斗最终还得“失去”这两个词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那么我为什么始终说孙让位是“不由自主”(或“身不由己”)呢?其实,这方面的根据是很多的。 1.“革命”政权方面对此早已明确了态度,并且很少有人提出异议。 武昌起义胜利后,许多省区先后光复,1911年11月底到12月初,革命军各省区代表在汉口举行会议,以建立统一的临时中央机构。在讨论中,许多代表指出:“现在的问题不存在革命军与清政府之间,而存在于革命军与袁世凯之间;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应当说服袁以一举手之劳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民国;如果袁表示愿意接受这个条件,革命军应当推他为临时总统以促其成”〔7〕。这个意见最终让大家所认同, 12月2日, 代表会议通过了“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世凯反正来归”的决议案。所以才有了孙中山被选为“临时”的“临时大总统”之后的一再表白,为避嫌疑,即使有时认为不妥也不得迟延,因为这也与孙中山的伟大人格及一贯作风是不相一致的。这样,南京临时政府就只能是一个“过渡政府”了。 2.革命党人也一致看好了袁世凯。所谓的“革命政权”与真正的革命党是两码事,因为毕竟有立宪派、旧官僚及其它投机分子在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所以我们再来看一下那些“著名”的革命党人的意见。 首先是孙中山,他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即使有时产生过一些疑问,便也多被“如(袁)能‘倒戈为汉灭清’就推他为大总统”〔8 〕的无奈和“袁本汉族,人情必恩宗国,而总统复非帝王万世可比,俯与迁就,冀其自新”〔9〕的侥幸心理所冲淡。 孙中山这种无奈与侥幸相伴的心态由来已久,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此时的共性。有这样一件事反映得最为具体:孙中山回国后曾和胡汉民谈起过对袁世凯问题的看法。他认为,“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如果袁以后要复辟帝制,那时专制制度的基础薄弱了,则“覆之自易”〔10〕。 黄兴则早在11月9日即写信给袁世凯,赞誉袁“明公之才, 高出兴等”。恳求袁“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华盛顿、拿破仑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当亦无有不拱手相庆者”〔11〕。南北议和开始后,黄兴的主张与孙中山“利用袁世凯”的想法不谋而合,建议“给他一个民选的总统”,“化敌为友”,避免袁世凯“象曾国藩替清室出力把太平天国搞垮一样来搞垮革命”〔12〕。孙中山向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2月24日,黄兴便打电报给袁世凯, 希望他早日派人来接管他的陆军总长等职务,认为“今目的已达”,将“掉臂林泉”,“长享共和国民幸福”〔13〕。由此可见,在“政权交接”的全过程里,黄兴始终把自己的命运、革命的前途、国家的兴衰寄托在了袁世凯的身上。 宋教仁、陈其美等人更是把袁世凯逼清帝退位这件事高度理想化,庆幸自己终于有机会参与最高政权了,把袁世凯的中华民国的建立(毕竟是全国统一性质的),看作是革命目标的实现。宋教仁一再表示拥护袁世凯做总统:“现在非新旧势力合糅不可,正式大总统非袁公不克此选”〔14〕。章太炎更明确表示了对袁的企盼之意:“虚大总统以待北方之英,树大元帅以顺南军之志”。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