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死与共的情缘 国家领土主权,是国家政治的基础。它是一种独立于其他权力的最高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领土主权,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侵犯,是中华民族的神圣职责。 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御侮图强的自卫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首先意识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倡议。它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个全国抗战开始以来第一个大胜利,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用实际行动批驳了“亡国论”,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的威望,使许多人相信共产党和八路军不但愿意抗日,而且有能力战胜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八路军在华北人民的配合下,1940年发起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进攻战役。用3个半月时间,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000余人,俘日军280多人、伪军18000人,缴获各种火炮53门,枪支5600余支,机枪200余挺。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企图分割各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 在抗日气氛比较低沉的情况下,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用事实有力地驳斥了所谓共产党“游而不击”的谬论,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蒋介石于1940年9月11日致电朱德、彭德怀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可见,国民党当局也正式承认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战绩。 国民党人也从民族大义出发,调整了国内外政策。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的抗日重任。在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捷等战场上,爱国将士英勇顽强地作战,展示了军威,震慑了敌人,名垂青史。台儿庄大捷扫除了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气氛,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士气;在军事上,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在政治上,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显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举国一致联合抗日的伟大力量。 台湾同胞用多种形式打击日本殖民主义者。因为早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就割让台湾,所以台湾同胞抗击日本侵略、捍卫领土的武装斗争远远早于大陆。罗福星于1912年11月,受同盟会和孙中山的派遣,组织革命党。他在宣言书中写道:我中华“面积,占五大洲、六大洋三分之一,为世界冠;人口最多。我台民来自中华,台民于十数年前,有志维新,痛心亡国奇辱,且邻国(指日本——作者注)苛政,实诸君所痛也!”他列举日本统治台湾的十大罪证,叹息:“哀哉我台民!既自日本亡我台湾,夺我财产,绝我生命,日本苛政,无所不用其极,岂有诸君甘心长受此苛政之下乎?”[11]他希望以此唤起台湾民众推翻日本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当祖国大陆人民奋起抗战的时候,台湾同胞倍受鼓舞,密切配合,拿起武器,抗击日本侵略者。1938年初,台湾工党领袖高斐领导宜兰等地的数千名矿工暴动。其中数百人攻击日军司令部,袭击当地警察,焚毁日军弹药库,夺取敌人的大量武器。后来,他们退回阿里山,与高山族民众一起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8年夏天,台湾爱国人士炸毁久留米储油库,炸死日军10多人,炸伤日军20多人。 台湾同胞认清日本的侵略本质,用各种形式坚决反战。他们坚决反对日本殖民当局颁布的“国民征用令”,拒绝充当侵略者的炮灰。1939年3月,高雄地区1000多名农民发动反战暴动,夺取日军枪支,展开激战,牺牲600多人。同年10月,被应征入伍的基隆地区300多名壮丁发生暴动,抵制日军征兵,打死日军170多人,后转移到丛林坚持斗争。1940年,一些台籍士兵在中国大陆战场受到“惩戒”被押解回台湾。于是,他们便在花莲、新竹、屏东等地秘密组织起来,进行反战斗争。 台湾民众把自己斗争的胜利与大陆的抗日战争密切联系在一起,亲身参加大陆的抗日战争。据统计,从1921年到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同胞先以上海、厦门为中心,后转移到华南和重庆,在大陆建立抗日团体达40多个。1938——1939年间,厦门的台籍同胞成立了“抗日复土总联盟”、上海的台籍同胞成立了“中华台湾革命党”和“中华台湾革命大同盟”等组织,后来进一步联合成立了“台湾革命党”;大陆沦陷区的台湾同胞秘密成立了“台湾革命青年大同盟”。 台湾同胞充分理解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1941年2月10日,为了整合在大陆的台湾抗日力量,重庆将分散的台湾抗日革命组织合并成台湾革命同盟会。其纲领宣布:“台湾乃中国失地,台湾革命为中国革命之一环,中国抗战胜利之日,即台湾人民获得自由解放之时。”“确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乃光复台湾之惟一途径,爰决加紧团结台湾各族各界反日本帝国主义之革命力量,积极参加祖国抗战,以促进日寇早日崩溃。”“联合同情台湾革命事业之各民族、团体或个人共同奋斗”。由此可见,这个纲领包括三层涵义:台湾属于中国领土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只有彻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台湾才有光复的希望,号召台湾同胞积极参加祖国的抗战;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决心联合同情台湾人民的各个政党、团体和个人,组成浩浩荡荡的抗日统一战线大军,共同奋斗。 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台籍青年文英(陈定澜)、何标(张光正)等人秘密投奔晋察冀根据地,直接参加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6月17日,日本侵略者正在厦门举行纪念侵占台湾47周年活动时,义勇队趁着深夜,向日军“兴亚院”投掷数枚炸弹,向全市散发传单,引起日军的恐慌。另有一批台湾同胞越过日军封锁线,分别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东江纵队。 全面抗战开始后,1939年,李友邦将军在浙江金华组织“台湾义勇队”,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少将总队长。他在《台湾未忘祖国》一文中写道:“我们深知,日人奴化台湾,固然竭尽全力,但并没有能够使台人忘记祖国。‘七七’抗战后,台湾义勇队的成立,也即是本此旨而发扬光大,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为其斗争的目标。而台湾同胞无论其所属,在这种正确的号召下,也莫不望风景从,殊不是无因的。”[12]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帮助祖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以后,台湾民众才能得到解放。台湾义勇队发展到300余人。另外,下设台湾义勇队少年团。他们肩负着一方面推翻日本殖民统治,同时又要建设新中国的双重任务。1940——1942年,台湾义勇队和少年团转战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大陆东南沿海一带,与日军作战。 他们发挥队员的特长,为抗日官兵教日语、翻译缴获的日军文件,做俘虏的思想工作,甚至深入敌后搜集军事情报,为有效地打击日本侵略军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台湾雾峰人林正亨怀着满腔报国热情,辞别临产的妻子,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任步兵团指挥连连长。在缅甸一次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他率领士兵浴血奋战,弹尽后与日本军人展开肉搏战,杀死多名敌人,自己16处负伤。他回国后,给妻子写信说:“在这场神圣的战争中,我算尽了责任,台湾的收复——父亲生平的遗志可算达到了。他要有知,一定会大笑九泉。我的残废不算什么,国家能获得胜利、强盛,同胞能获得光明自由,我个人粉身碎骨也是值得的。”[13]这充分表现出一个台湾同胞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台湾新竹人邹洪率部在广东参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表现得英勇顽强。1939年10月,他升任新编第五军军长,参与指挥1941年大规模抗击日军的第二次长沙会战。1942年,他升任第三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转战于湘粤两省,在与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屡建奇功。1945年1月,他任粤桂边区总指挥,在崇山峻岭中与日军奋战,因劳累过度而于4月6日病逝,很遗憾没有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时刻。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这是台湾同胞参加大陆抗日战争获得的最高官职。 台湾同胞之所以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持武装抗日斗争,关键在于他们与大陆人民血脉相连、骨肉情深。台湾人士回顾道:“在日本人强暴的统治下,度过了艰辛苦难的50年之后,我们全体台湾人民终以纯洁的中华血统归还给祖国,以纯洁的爱国心奉献给祖国。”[14] 1946年,台湾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林献堂率领“台湾光复致敬团”来到大陆,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应知台胞过去50年,不断向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壮烈牺牲,前仆后继,所为何来,简言之,为民族主义也。”[15]他们的一切言行都是为了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获得中华民族的复兴。 台湾同胞把抗击日本殖民统治当作手段,将台湾归还祖国视为最终目的。台湾同胞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最朴素的感情,就构成抗日反殖争取回归祖国的思想基础。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同胞从心底里痛恶日本人的侵略,渴望光复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暗地里只有祈求神明庇佑,使日本早日战败,回归祖国。及至轰炸日烈、日本节节败退的消息传来,本岛住民对回归祖国的愿望愈高,信心愈强。”[16]台湾同胞的祖国情结,突出地表现在对于祖国的认同上。1941年3月19日,在国民党陪都重庆的5个台湾革命团体联合组成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发表宣言说:“台湾原为中国本土之一部,甲午战后割与日本,五百余万台胞,从此沦为日本帝国主义之奴隶牛马,屠杀欺凌任其所欲。”[17]台湾知名人士谢南光写道:“谈到抗战建国,就不能不想到甲午割台的痛史。中国和台湾原是一家人,中台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中国抗战与台湾革命,这里面的确有些任割不断的关联。”[18]从“台湾原为中国本土之一部”、“中国和台湾原是一家人”的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台湾同胞时时刻刻怀念着祖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