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略论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变迁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 张利民 参加讨论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胡适是热情讴歌西方近代文明,特别是美国资本主义文明的代表人物,这与他青年时期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胡适青年时期有7年(1910~1917年)是在美国度过的。 这段时间正是胡适的思想孕育成熟的时期,成名之后胡适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此时找到萌芽。因此,研究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变迁,是把握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思想乃至其一生思想的重要环节。
    
    要分析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变迁,需要对他留美前的思想状况先有所了解,包括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态度等等。
    胡适不满3岁时,开始从父亲学认字。4岁入家乡的私塾读书,读的是他父亲留给他的启蒙课本《学为人诗》、《原学》。其内容大体是理学家的处世思想,如“为人之道,在率其性,子臣弟友,循礼之正;谨乎庸言,勉乎庸行;以学为人,以期作圣”,这些对胡适以后的待人处世很有影响。胡适在乡私塾里共读了9年的书, 先后被教读过的书有《律诗六钞》、《孝经》、《朱子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易经》等。如果说这些教育使胡适学得了读书写字;那么,为胡适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并在其儿童生活史上展现一个新鲜世界的,便是他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著名小说了。
    在胡适早年思想发展中,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因为接受司马光、范缜的影响而成为无神论者。《资治通鉴》第136 卷有一段记述范缜反对鬼神说的故事:“缜著《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胡适回忆说:“司马光的话教我不信地狱,范缜的话使我更进一步,就走上了无鬼神的路。”它“感悟了一个12岁的小孩子,竟影响了他一生的思想。”(注:《胡适自传》,黄山书社1986年11月版,第37页。)
    1904年,13岁的胡适,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开始在上海的6 年生活,先后就读于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和中国新公学。入梅溪学堂之初,为了应付一篇作文《原日本之所由强》,他在二哥的帮助下,得读《壬寅年新民丛报汇编》,还读了最富于煽动性的革命宣传品,如邹容著的《革命军》,开始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潮的强烈震荡。
    1905年,胡适进澄衷学堂读书。有一次上课,国文老师杨天骥(千里)教班上的同学去读吴汝纶删节的严复译的《天演论》(即赫胥黎著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于是胡适接触到了这本书。在澄衷学堂的一年半,胡适读了不少课外书,包括严复译的《群己权界论》等书,他开始注意学习外国的资产阶级文化。当时,对胡适影响最大的还是梁启超,特别是梁启超的《新民说》和《中国学术变迁之大势》一类著作。胡适后来回忆说:“《新民说》的最大贡献在于指出中国民族缺乏西洋民族的许多美德”,“《新民说》诸篇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我彻底相信中国之外还有很高等的民族,很高等的文化。《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也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我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注:《四十自述》,第104~105页。)在阅读梁启超后一本著作的过程中,胡适产生了作中国学术史的想法,为他在留学时期打定主意研究中国哲学史埋下了种子。更重要的是,梁启超把更新国人观念视为改造社会关键的思想,也取得了胡适的认同。几年后,在辛亥革命的欢庆声中,胡适即把胜利的首功归之于梁启超。
    1906年,胡适转学到中国公学。公学的教职员和学生有不少是革命党人,所以在这里要看同盟会在日本出版的机关刊物《民报》很容易。胡适这时开始学习作白话文,有不少文章发表在《竞业旬报》,这种训练为他后来公开提倡白话文打下了基础。1908年夏秋间,中国公学为修改校章事引起争议,最后大多数学生退学,另组织了一所“中国新公学”,胡适也在其中。这所学校的经费没有固定来源,因此困难重重。第二年冬天中国新公学与老公学合并,胡适和其他一些老公学的学生不愿回去,准备另谋出路,实陷入失学状态。忧愁烦闷,百无聊赖,又遇上一班浪荡朋友,胡适开始堕落起来,竟至因发酒疯被抓。胡适为此惭愧不已,发誓从此改过,于是关起门来专心预备功课,准备投考第二批留美官费生,并终于被录取。
    
    1910年8月16日, 胡适与一同考取的“庚款学生”一道从上海启程赴美,9月到达美国的绮色佳(Iohaca,今译作依萨卡), 入康奈尔大学农科。后来,胡适发现自己不适合学农科,又于1912年初改入文学院。
    胡适在美国留学的情况,在《胡适留学日记》(注:《胡适留学日记》原来题名《藏晖室札记》,1939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947年改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共4册,17卷,记载日记350则及札记628条。 )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记他有一次忽然感情受冲动,几乎变成了一个基督教信徒;记他在一个时期里常常发愤要替中国的家庭社会制度作有力的辩护;记他在一个男女同学的大学住了4 年而不曾去女生宿舍访过女友;记他爱管闲事,爱参加课外活动,爱观察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到处演说,到处同人辩论;记他的友朋之乐;记他主张文学革命的详细经过;记他的信仰思想的途径和演变的痕迹。”(注:《胡适留学日记》,第5页。)可以说, 《胡适留学日记》是我们研究胡适留美时期思想的主要材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