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义和团运动高潮的主要标志(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黎仁凯 参加讨论

三、挂号注册与“全民皆团”
    团民的纷纷进城与清廷的宣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面对京畿一带村村铺团、庄庄练拳的热潮,面对打着“扶清灭洋”大旗、自备资斧源源进京的“朝廷赤子”,慈禧太后与其说是害怕,倒不如说是陶醉了。6月16日,她发布上谕,责令刚毅、董福祥, 将义和团中“年力精壮者,即行招募成军,严加约束。该拳民既以义勇为名,如足备折冲御侮之资,朝廷原可宥其前愆,以观后效,”(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145-146页。)这已经发出了宣战的先声。接着慈禧太后又相继收到列强要她归政的假“照会”及大沽炮台失陷的消息。6月21日, 她终于发布了招团宣战的上谕。慈禧太后宣战的重要资本就是招募团民成军。她之所以为义和团所陶醉,一是迷信义和团“刀枪不入”的“法术”,二是误以为只有招团宣战才能“团结民心”。正如她发布的宣战上谕所说:“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彼仗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我国威。”(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163页。)可见, 清廷之所以敢于宣战主要是想借重义和团的力量。
    清廷宣战后,下诏令庄亲王载勋、协办大学士刚毅提督义和团,并派左翼总兵英年、署右翼总兵载澜会同办理。载勋等人督率义和团的主要措施,其一是褒团民为义民,奖给银10万两,发粳米200 石给团民食用,在虎坊桥湖广会馆设点发米。对于京外直隶团民,清廷发内帑10万两,交给直隶总督裕禄,发给团民,以示奖励。其二是“在庄王府设立总坛,聚众至三四千人,倾公帑赡养之。凡五城散团,及新从匪者,皆令赴王府报名注册。”(注:《驴背集》,《义和团》(二)第487页。)所谓“报名注册”,也称“挂号”。洪寿山《时事志略》云:“在庄王府设坛挂号,……已挂号者,名官团,则书‘奉旨义和团’字样;而未挂号者,为私团,则无‘奉旨’字样。”团民挂号后,分配一定的守城或巡查任务,每人每日可领官钱1600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到庄王府挂号者就有“数百万名。”(注:《义和团》(一)第90-91页。)此数未免有所夸大,但人数之多是毋庸置疑的。除了主动到庄王府挂号者外,庄王还派人持令旗到京外各州县招兵买马。仓场侍郎刘思溥也曾奉旨招文安、通州、武清义和团到天津助战。这些均属“奉旨”之列。其三是悬赏杀洋人。庄王载勋曾出告示:“募能杀洋人者,杀一男夷赏银五十两,女夷四十两,稚夷二十两。”(注:《义和团史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上)第42页。)这种不分良莠、不辨长幼一概捕杀之法,断非明智之举,却是自身愚昧之曝光。
    上行下效。在团民赴京到庄王府“挂号”的示范下,直隶各地也竞相效尤,纷纷到所在州县“挂号”。1900年7月16日, 保定府属之“象盖、田堠、大田、西城、萧家庄,共八村新铺之团,进城至县署挂号并拜团。”(注:《义和团》(一)第462页。)所谓“拜团”, 即各坛口首领及团民互相结拜、打相识。管鹤《拳匪闻见录》云:“拳党互相结拜,名曰‘拜团’”。通过拜团,便可做到一方有信,八方支援。直隶布政使廷雍曾札饬各州县,令团民到当地衙署“挂号”或印刷“印票”发给团民,以作凭证。永清知县高绍陈说,他奉廷雍等上宪命令,印刷“印票”,“县属义和拳每人发给一张,以分别真伪者。县署现存有卷,可以稽查。”(注:《义和团》(一)第423页。)此外, 省府还饬令各州县“酌察情形,将拳民编成乡团,择立团首,约束拳众,并将拳首善为羁縻,给与功牌,听官调度。”此类团民称为官团,州县“按团点验,酌量犒赏,造具花名清册。”(注:《榆关纪事》光绪三十年石印本,第25页。)清政府想将义和团归入其统辖和调度之中。
    然而,政府往往不能如愿。那些已挂号或领取印票或被编为乡团的团民,并不甘心受官府的约束调遣。各地地方官对拳民不肯受抚、“桀骜相竞”束手无策,直隶提督吕本元感叹说:“拳匪骄抗不驯,官诚无法制也。”(注:《义和团》(一)第423页。)可见, 即使是到官府挂号注册的团民,也往往徒有“奉旨”之名,而无“奉旨”之实。
    在运动洪流的影响和部分政府官员的倡率下,社会各阶层参加义和团已成为时髦。端王载漪在邸中设坛,朝夕虔拜,刚毅、载澜改穿义和团装束,徐桐、崇绮笃信有加。清廷中央各部也令义和团守护衙门,而京师“朝贵宗奉者十之七八。”(注:罗惇曧:《庚子国变记》,《清代野史》巴蜀书社1987年版,第176页。)连宫中太监、 卫士和清军也纷纷加入义和团。甘军统帅董福祥与京师地区义和团首领李来中结为义兄弟,甘军中练义和团者有500余人。 (注:《义和团》(一)第190页。)荣禄说:“两宫诸邸左右,半系拳会中人, 满汉各营亦皆大半,都中数万,来去如蝗。”(注:《荣禄集》,《近代史资料》1983年第4期。)这大体反映了实际情况。
    政府官员及军队既然如此,士绅及一般市民百姓更竞相趋附效尤。一些士绅富户也多没坛,自称坛主,多为保护门庭而壮家声。下层社会的“仆隶厮圉,皆入义和团,主人不敢慢,或更借其保护。”就连车夫小工,也弃业从之。”(注:罗惇曧:《庚子国变记》,《清代野史》巴蜀书社1987年版,第178页。)男人组织义和团、 妇女加入红灯照、蓝灯照,甚至乞丐也组织沙锅罩为之助威呐喊,使社会上(特别是京、津等城市)出现了几乎是“全民皆团”的景象。
    但必须说明,这种“全民皆团”又非全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其情形相当复杂。由于义和团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无须批准,人人均可请师设坛,这给了投机者可乘之机,使得当时官团、私团,良莠难分,真团、假团也虚实难辨。如天津有“素不安分之徒,或投坛附和,或仿效装束,鱼肉良善。 ”(注:《天津一月记》, 《义和团》(二)第144页。)更有“土棍”自充拳民四出骚扰, 张德成就声言“天津假团太多,特来查拿。”(注:《义和团》(一)第459、123、483、464、477、127-128、134页。)易州游民张玉山假扮义和团民,去诈取紫荆关富户张芝华家的财物。(注:《庚子剿办拳匪电文录》,《义和团》(四)第337、339、134页。 )也有教民假扮义和团四出活动寻仇杀团民。如总理衙门文案左某就说,奉教者皆扮成假义和拳会,各处寻仇杀人,北京西城尤多。(注:《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1辑, 第79页。)还有清军假扮义和团抢掠者,如聂士成的武卫前军不少士兵就认为,不如仿效义和团,既可掠取财物,又得义民之称,于是有五营士兵变,沿途抢掠百姓财物。(注:《天津一月记》,《义和团》(二)第145页。)
    由此可见,在义和团运动高潮时期,怀着各种不同目的的人纷纷投身运动的洪流之中,其中不乏打着义和团旗号去干种种不轨行为或营私勾当者,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并陷于无政府状,而且导引了群众之间的互斗,造成了严重的内耗。这样,义和团的组织便严重不纯乃至产生了异化,表面上“全民皆团”轰轰烈烈,实际上鱼龙混杂、一盘散沙,民众之中相互仇杀现象层出不穷。这大大削弱了抵抗外国侵略的力量,也使这场战争没有成为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民族战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