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挣扎着冒出地面的时候,中国的海关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外国人自由地在中国开设银行、工厂,列强的兵舰商船自由地在中国沿海、内河航行,日、英、美、法、意等国的军队驻扎在中国土地上,中国的广大地区成了列强的势力范围,而且一国得利,各国均沾,外国租界更遍布中国许多城市。中国产业与外国产业在华资本相比,外国资本远远超过中国资本。不仅如此,外国资本是商业掠夺性的,它依靠帝国主义的特权,利用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中国资本根本没有力量竞争,处处要仰外国资本鼻息,求得生存。中国的工业中主要又是轻工业,重工业几乎等于零。以钢为例,1936年全国除东三省外,钢的产量不足五万吨。1949年全国钢产量也只有15.8万吨,相当于英国19世纪初的水平。科学文化教育的落后人所共知。政治黑暗没有民主,更不待言。所有这些,集中到一点,是强调说明了中国的近代存在社会生产落后,中国要求实现工业化、近代化这个基本问题。 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独立与近代化,这两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关系,又如何去解决呢? 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是两件事,不能互相代替。民族独立不能代替近代化,近代化也不能代替民族独立。它们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不是各自孤立的。没有民族独立,不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永远落后,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追求民族独立,最终目的仍在追求国家的近代化。1949年,毛泽东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8页)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那就是解决近代化问题了。但是,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它们各有各的特定内容。民族独立是要改变国家民族被压迫的地位,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近代化则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要发展以近代工业生产力为主干的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两个问题的内容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人们无法同时并举来实现两个任务,或者毕其功于一役。那么,先从发展工业、发展资本主义入手,实现中国的近代化,然后再去解决民族独立问题,行不行?人们不是没有这样想、这样做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物质救国的主张者,都从这方面作过努力。但是,行不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处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下,就是因为那种统治秩序竭力保护的生产关系,使中国变得越发贫穷落后,生产凋敝,民穷财尽,严重阻碍着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大片国土沦丧,民族生存尚且不保,中国这时哪里还有工夫、力量去实行近代化?帝国主义怎么会允许中国去实行近代化?事实摆在这里,此路不通。剩下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走革命的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取得民族独立,为中国实现近代化打开新的天地。历史就是沿着这条路行进的,而且终于走通了。这说明它是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我们的前辈学者根据种种调查、研究、论证,认定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认识已经为全部革命实践和历史发展所检验、证明。现在一些出版物上有说“两半论”是所谓毛泽东的“失误”,影响了中国反封建任务完成的;有说外国侵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并不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有说辛亥革命以前为封建社会,以后为资本主义,无所谓“两半”的;有说“半封建”不准确,妨害与“境外”同行交流接轨的,等等。对历史上传流下来的学术概念有疑问,应当讨论、阐述,但事实终归无法改变。 半殖民地指民族不独立,国家领土主权遭到破坏,重点讲的对外一面;半封建指长期的封建制度开始崩溃,但没有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重点讲的对内一面。它们互为表里,密切不可分,取消其中的一面就不存在另外的一面。中国多了一个外国侵略,少了一个民族独立,多了一个外国支持的封建统治势力,少了一个工业化、近代化。中国社会历史要前进,必须反帝反封建,取得民族解放独立,打开走向近代化的道路,认定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出这个历史真理,这就是它的意义。说什么提出“半封建”延误了中国反封建任务的完成,那么,这个“全封建”除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废除了的封建土地制度和推翻了的蒋介石政权又是什么呢?说外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不能改变社会制度,那么,英国占领香港、日本占领台湾和东三省,是不是对那些地方实行殖民统治?说辛亥革命以前为封建社会,以后为资本主义,那岂不是说,辛亥以前以后都不存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踪影了吗?这一些,不管出于什么设想,实在是不通之论。科学研究只追求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与“境外”境内是否接轨全不相干,就像中国革命、中国历史走自己的路,与“境外”态度如何,毫不相干一样。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其他任何社会一样,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民族压迫与近代工业同时存在的下降与上升两条线,两个走向的矛盾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体运动的两个方面,两种方向。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推进了黑暗深渊;民族工业、新的社会力量出现,给中国前景带来了光明。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那既是否定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统治下在黑暗深渊里下沉,也是否定经济基础变化、新的社会力量出现,以及中国开始朝着光明的前景行走。照那些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看来,中国近代110年的正反两面,实际上什么都不再剩下,只剩下了漆黑一团或者白茫茫一片。 革命与改良 革命与改良方面的问题,报纸上有专文论述,不去重复。有两点在这里强调一下: (一)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脊梁或者说是贯穿于其中的主旋律?回答是革命运动,人民起义。中国严肃的历史著作是这么叙述的,西方严肃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也是这么讲的。因为事情的本来面目就是那样。美国首屈一指的中国问题学者费正清于80年代出版的一本主要讲孙中山、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书,题目就叫《伟大的中国革命》。他出版的另一本书题目叫《观察中国》,叙述中国革命,一直讲到“四人帮”垮台。他说,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主要是由于不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历史的基调是革命。“基调是革命”确实讲到了中国近代史的点子上。谈论革命与改良,首先必须抓住中国近代历史的脊梁或者基调。人们不管赞成与否,对此是无法否定,也无法王顾左右而言他的。 (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独立国。但中国除了部分地区,到底又没有变成外国殖民地,这与历史的脊梁即革命运动、人民起义又是什么关系?在此且看看义和团这个由农民群众掀起,一直受人贬责的历史风暴。义和团抱着排外思想,带有不少封建愚昧的东西,最后被地主阶级统治者出卖而告终。尽管如此,它却起了阻止了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的列强瓜分,变为殖民地的历史作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前后,对于是否要或者如何瓜分中国,讨论和争论不休。这时,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已经37年的西方侵略中国的谋主、代言人赫德说,瓜分中国行不通。“不论中国哪一部分领土被分割去,都必须用武力来统治。像这样,被分割去的领土越大,治理起来所需要的兵力就越多,而骚乱和叛乱的发生就越是确定无疑。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话讲得相当透彻。换一个说法,侵略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协同一致来反对中国人民,而不是瓜分中国,把它变为一块块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赫德又说,义和团“这个运动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简单说来,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其目标是使中国强盛起来”。“这个运动对于世界其余各国不是吉祥之兆,但是中国将有权力采取行动,中国将贯彻它的民族计划”。(《黄祸论历史资料选辑》第152、145、146页)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中国人民的反抗,对帝国主义是“不祥之兆”,但又是无法加以阻止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