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战国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晁福林 参加讨论


    关于驱鬼与避鬼的理论是战国时期鬼神观念的重要内容,也是战国时期人们征服自然能力有所提高的一个曲折反映。
    在战国时期社会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里面,鬼的地位和春秋时期相比,可以说是一落千丈,睡虎地秦简日书《诘咎》篇所谓“鬼害民罔(妄)行,为民不羊(祥)”,可以说是战国时人对于鬼的厌恶情绪的集中表述。秦人墓葬多盛行屈肢葬,战国时期依然有这种葬俗遗存。对于秦文化中的屈肢葬的意义,专家们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谓屈肢是休息或睡眠时的自然姿势;屈肢是为捆绑死者以防其灵魂作祟;屈肢象胎儿之形,屈肢葬表示死者又回复到过去;屈肢葬可以减省墓圹;屈肢是奉侍长者之礼,等等。这些说法都不够圆满,都没有说明屈肢葬的实质意义。后来,专家研究了云梦秦简《日书》的记载以后,才揭示了其中的奥秘,指出这是一种避鬼之术,因为鬼厌恶这种姿势(注:王子今:《秦人屈肢葬仿象“峷卧”说》,《考古》1987年第12期。)。《日书》记载,“鬼害民罔(无)行,为民不羊(祥),告如诘之,召(昭)道,令民毋丽(罹)凶央(殃)。鬼之所恶:彼峷卧、箕坐、连行、奇(yǐ沍)立”,意指为鬼所扰害之民向“日者”(即阴阳数术家)诉告时,“日者”要向其昭示避鬼之术。鬼所畏惧的是“峷卧、箕坐、连行、奇立”等,若民取此形式,则可以避鬼。所谓“峷卧”,即蜷曲窟中而卧。秦人的肢葬的意义就在于取“峷卧”的姿式以使“鬼之所恶”,从而达到避鬼的目的。考古发现所见战国时期秦人葬俗可以为这种认识提供佐证。80年代中期在陕西兰田泄湖所发现的战国中期墓葬(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六队:《陕西兰田泄湖战国墓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第 12期。),编号为M10的一座长方形竖穴墓,墓主为仰身屈肢葬式,其头部一侧依大小为序放置七枚石圭。圭,本为驱鬼用具,可能源于商代的“终葵”。商代巫师所戴驱鬼的面具盖称为“终葵”。“终葵”本为巫师所戴的方形尖顶的驱鬼面具,后将用于捶击的尖状工具称为“终葵”,其合音便是“椎”。《周礼·玉人》“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郑注“终葵,椎也”。《说文》“椎,击也,齐谓之终葵”。东汉时马融所作《广成颂》有“翚终葵,扬关斧”(《后汉书·马融传》)之语,已将终葵作为椎击之工具。终葵为巫师所戴方形尖顶面具,亦为方形尖顶的玉片或石片--圭,两者皆当与驱鬼有关。兰田泄湖战国墓地有四座保存较好的墓葬,其葬式仅 M10为屈肢葬,余皆为直肢葬,以圭为随葬品者只有M10一墓。这种情况应当不是偶然巧合。M10号墓的墓主大约在生前曾遇到麻烦,对于鬼特别畏惧,所以才屈肢而葬并随葬以石圭,因为屈肢葬式和随葬石圭,都是避鬼的需要。
    睡虎地秦简日书《诘咎》是讲驱鬼、避鬼之术的专篇,从中可以看到,战国时人驱鬼的器具有多种质地和样式,《诘咎》篇所载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桃木、牡棘所制的弓、矢、杖、槌、刀等物有很大的驱鬼威力(注:以桃弓棘矢驱除不祥之事,春秋后期已有。《左传》昭公四年载鲁国的申丰论藏冰之事谓“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如何用桃弧棘矢除灾,申丰没有细讲。盖春秋时用之以避鬼,至战国时期则用之以驱鬼。)。其次,用土做成的小人、小犬可以避鬼。再次,桑木、桐木有避鬼的作用。桑木做成的棍杖,可以用于专门对付那种迷惑人的鬼,“以桑心为丈(杖),鬼来而击之”。第四,人的日常用具和乐器,如鞋、篦子、衣服、鼓、伞、鞭子等,可以用来驱鬼。第五,豕屎、犬屎、臭泔水可以驱鬼(注:关于《诘咎》篇所载以犬屎洗身可以避鬼之事,已有专家指出《韩非子·内储说下》篇所载一事与之相类。是篇载:“燕人无惑,故浴狗矢(屎)”。“燕人李季好远出,其妻私有通于士,季突至,士在内中,妻患之。其室妇曰:‘令公子裸而解发,直出门,吾属佯不见也。’于是公子从其计,疾走出门。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无有’。季曰:‘吾见鬼乎?’妇人曰:‘然。’‘为之奈何?’曰:‘取五牲之矢(屎)浴之。’季曰:‘诺。’乃浴以矢(屎)。一曰浴以兰汤。”这个记载表明战国时期确有以狗屎或五牲之屎洗身以避鬼之事,大概以屎洗身总属不雅,故而有另一说谓“浴以兰汤”。香喷喷的“兰汤”和臭狗屎相比,自然有天壤之别,但也就失去了以毒攻毒的初衷。从《诘咎》篇的记载看,“浴以兰汤”说在战国时期并不占主要地位。)。第六,灰、沙、黄土、白茅草、芦苇、米糠、白石、水等可以驱鬼。对付“丘鬼”可以“扬灰”(注:关于以扬灰避鬼之事,刘乐贤同志曾经举出《艺文类聚》所引《庄子》之载进行说明(见其所撰《睡虎地秦简日书〈诘咎篇〉研究》,《考古学报》1993年第4期),甚是。 《艺文类聚》引《庄子》载“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不畏,而鬼畏之”,其所谓的“灰”,有可能指桃木之灰。),对付虫豸变成的鬼和幼童死后所变成的鬼,都可以敷洒灰来制止其为祟。除了采用各种器具以外,人的活动也可以直接驱鬼,例如“扬灰击箕以噪之”来驱除“丘鬼”就很典型。另外,“击鼓奋铎噪之”也可以惊吓鬼,使之不敢来。如果人无故而发怒,便可能是鬼为祟,可以在“戊日日中而食黍于道,遽则止矣”。逢戊之日的正午在道路上食黍,这可以说是相当简便的避鬼之术。人在行走的时候,“鬼当道以立,解发奋以过之,则已矣”,对付这种拦路鬼,人可以将束发解开,披散着头发向前冲过去,拦路鬼自然躲开。这里所昭示于人的是人、鬼相遇勇者胜的道理。
    战国时期的铜器刻纹中所出现的神人形象很可能与驱鬼有关。70年代后期在江苏淮阴市高庄发现时代属于战国中期的墓葬(注:淮阴市博物馆:《淮阴高庄战国墓》,《考古学报》1988年第 2期。),其所出土的铜器刻纹中就有这类神人。在编号为1:0146号的铜盘上, 其内底中心刻划一龟形图案,向外依次刻划一圈蛇纹及三圈夔龙纹,都以线刻绳索纹为界。器壁下部刻三角纹,中间除了刻鸟兽以外,还有一人两手各操一蛇。器腹内部刻纹更为繁复,其间有一人两手握匕,珥双蛇,足踏双龙,作飞升之状。类似的神人还见诸编号为1:0147 号的铜盘刻纹上,其上还能见到的两位神人,一位双手各持一鸟,珥双蛇,头顶一长杆状物,杆有两蛇作盘绕状;另有一神人与之相似,只是双手各持一蛇。两位神人周围布满各种怪兽和鸟,可能表示神人有驱动万物的神力,鬼的形象虽然没有出现在刻纹之中,但是神人的动作却是对于驱鬼的巫师形象的描绘。编号为1:114-1号的铜器刻纹中,所描绘的神人中,居中有一位足踏两龙,手牵两龙,头戴扁方形的面具,面具上竖立 5件上细下粗的饰品,面具呈圆眼大嘴状,鼻连上顶。这件铜器刻纹中还有一神人与此相类,亦为头戴方形面具的形象。这些神人形象亦见于编号为 1:114-2号的铜器刻纹,其头戴方形面具的特征表现得十分明显。编号为1:0138号的刻纹铜的腹内壁有一头戴面具的神人, 一手扬戈,一手捉一蛇,作奔走状;另一神人头戴鸟形面具,亦一手扬戈,一手捉一蛇而奔走;还有一神人头戴鸟形面具,腰生羽,肩负一长杆,长杆上一头有4山,一头有5山,亦作奔走状,从其担山的情况看,其有移山的强大法力,鬼魅当不是其对手。高庄墓的铜器刻纹上屡有人首双马身的神人形象出现,常珥双蛇,头作方形而生角,或者头上有直竖的饰品。《周礼·方相氏》所载驱鬼者称为“方相氏”,谓“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驱疫”。高庄铜器刻纹中的扬戈、“方相”的神人很可能是对于驱鬼巫师形象的描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