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海洋贸易与清代粤北经济的变化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研究》 刘正刚 何横松 参加讨论

广东历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阵地。明清以来,随着南中国海海洋贸易的发达,广东因地处海外贸易的前沿,其沿海地区形成了多个东西方贸易的口岸。尤其是乾隆以后,清廷将贸易地点逐渐限定在以广州为中心及其周围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与海外贸易的联系愈益密切,农业商业化程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粤北地处内陆山区,远离贸易中心的广州,其社会经济发展仍较滞后。不过,由于粤北地处广东与内地各省陆路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是广州与内陆商贸交流陆路的必经之地,属于海洋贸易中的过境贸易地带。所谓过境贸易主要是指用于贸易交换的商品多数不在当地生产,也不在当地消费。清代南来北往的各地商人暂居粤北,在此修建了作为储存集散商品和议事休憩的会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粤北山区经济的商业化倾向,把山区经济强行拖入了市场。本文拟对清代海洋贸易繁荣期间粤北地区的经济在过境贸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教正。
    一、贸易通道中的各地商人
    清代粤北山区的行政区划包括连州直隶州、南雄直隶州和韶州府等,其中连州与广西、湖南接壤,历史上是广东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南雄与江西接壤,唐代开凿大庾岭后一直成为南北商贸交流的重要区域;韶州府则与湖南、江西接壤。粤北三大区域在明清时期因广州作为中外海洋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成为南来北往的重要商道。而商道沿线建立的各地会馆,显示着该区域在海洋贸易中的重要性。会馆是明清以来商人在异地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粤北三大行政区域的商道沿线几乎都有异地商人建立的会馆,数量也颇为可观,这为了解清代各地商人在当地的商业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广州商人至少在明末清初因贩运广货、洋货北上两湖乃至北京贸易,就在南雄浈江支流的凌江之畔建立了广州会馆,后来也在湘潭及京师建立了会馆,说明会馆是商人在长距离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场所。清代在南雄建立会馆的商人还有嘉应州的客家商人、福建和江西等外省商人。
    韶州府是粤北重要的商品货物交流中心,浈江、武江、北江三大河流经过境内。便捷的水运交通,使其成为本省及外省商人因商贸运转而云集的重要场所,各地商人设立的会馆数量颇多。据当地文物部门的调查,韶关市区的会馆主要有广州、福建、浙江、江西、楚南、墨江、英翁等七所。[1]这些会馆都有固定的运作资金,其来源主要由殷实富商认捐,还有就是在商人的交易利润和置业中提成,当然这些商人必须是加入会馆的成员。其最北端的乐昌县与湖南毗邻,民国《乐昌县志》卷9《实业》记载:该县“地当楚粤通衢,从前海禁未开,长江、黄河流域诸省,其富商巨贾莫不道经此间,故县城外之河南亦称冲要,其时有北五省会馆之设,懋迁辐辏。”北五省具体何指?史料没有确切记载,估计是其周边的省份。清代乐昌县城坪石镇就有楚南、墨江、广同、吉安、豫章、福建、乳源等会馆。道光年间,广州、嘉应州、江西、楚南、福建等商人还在乐昌县的黄圃镇、仁化县的城口墟和长江镇建立了会馆。[2](P156-160)这些会馆在某种程度上将粤北山区经济卷入了商业贸易的轨道。
    连州直隶州在明清时期是各地商人南来北往的另一条重要商道转运站,商业会馆也接连不断地建立在商道经过的重要墟镇中。据民国《连县志》第2卷《人文志》记载:民国以前,商旅在连州十分活跃,湖南及本省广州、惠州商人最多,江西、福建次之。这些商帮在连州集资建筑会馆达十余座。
    除下表所列会馆外,湖南商人还在连州的东山路建有祁阳会馆、文明路建有安仁会馆,广州商人在土地巷建有禺山会馆和今东陂粮所的番禺会馆。[3](第11辑,P15-16)由此可见,清代连州境内有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等会馆达23所。这些会馆除了以省为单位外,更多的是以府州县行政区域为单位设立,说明各地商人经过连州的规模比较大。其中八邑会馆是广州府属南海、顺德、番禺、东莞、三水、新会、香山、花县等商人组织。南海、番禺、顺德、东莞、新会等商人又联合起来在今连南县的三江老城建立了五邑会馆。[4](P70-72)众多会馆在连州分布,刺激了当地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各地商人会馆在粤北地区的建立,也刺激了当地商人的崛起,明代始兴商人的船行和杉木行就在韶州府武江西河北门和东河坝的始兴街建有墨江会馆,这里是装卸货物的重要码头。嘉庆年间,始兴船行拥有1500多艘船只,航行于墨江、浈江、武江、锦江、连江和北江之间,商业运输直达广州,沿着这些江河的南雄、仁化、乐昌、清远、连州、三水、佛山和广州等均建有墨江会馆。墨江会馆职责主要是代南雄、始兴、仁化等县从水路过往的船只联系运输、报税等事宜,收取的劳务酬金多作为会馆福利及办公费用。乐昌县坪石镇也有本地商人建立的昌源会馆,这一会馆还曾与楚南会馆因摊派款项不公而发生纠纷。[5](第2辑,P26-28)
    清代各地商人在粤北建立会馆,既反映了广东与内地商贸交流的频繁,也显示了粤北山区在国内外贸易中转中地位的重要。乾隆以后,朝廷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广州遂成为汇聚天下货物的世界性大都会。各地商人除了海路外,陆路则大多通过粤北沟通内地与广东的商贸往来。粤北虽然仅是贸易中转站,属于临时性的过境贸易,但毕竟也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商业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