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贸易与清代粤北经济的变化(2)
二、商人活动刺激粤北山区经济商业化 明清时期,韶州府作为粤北地区的经济文化重镇,成为各地商人活动的中心。广州商人因人数众多,势力最为强大,清代陈徽言在《南越游记》卷1《山水·古迹·异闻》中用“城中居肆者,强半广州人”加以描述。据1858年《韶关码头碑》记载,从乾隆年间到咸丰时期,韶关东关外七街分布着广州商人14家店号。[6](P89-90)又据咸丰、光绪年间两次重修的《广州会馆碑记》记载:“会馆之建,经始于乾隆丙子年。”就是说,至迟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广州会馆就已创建,光绪末改名广府会馆,馆址在今韶关市东堤北路82-90号,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① 韶州府属仁化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境内产竹,且以纸张生产闻名,其境内的长江镇是联系湖南、江西与广东贸易的重要口岸。1885年,广州、顺德、佛山、南海、番禺等地30家商行联合捐资在此建立了广州会馆,占地面积1570余平方米,至今仍保存较好,其建筑材料大多从广州、佛山等地运来。据光绪《新建广州会馆碑记》记载:长江镇“北通江右,西接湖南,亦韶郡之一都会也。”广州府属商人在此“市廛列肆”,从事纸张贩运贸易,“长江纸贵,有胜洛阳,每当二七墟期,绿荷裹饭,客集如云,素竹成行,笺排似雪。……迄今百十年来,我广属之托业而获益者,利泽源流。”[7](第25辑,刘森华:《仁化县长江镇的广州会馆》) 乐昌的山货和药材也是各地商人采购的大宗商品。康熙末年,湖南商人在此经营农副产品贸易,江西商人在此经营药材生意,并都在商贸通道上的坪石镇建立了各自的商人会馆。其中楚南会馆由郴州、湘潭、永兴、资兴、宜章、临武、汝城等县商人共建,供各县商客留宿及议事之用,是坪石规模最大的会馆。此外,这里还有福建商人在永和祥码头建立的会馆,广府商人在共和街建立的广同会馆。据《乐昌县文物志》记载的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广同会馆碑刻记》称:乐昌坪石地处交通要道,“舟车毕至,来往官商所共游者也。吾郡桑梓于斯买卖……兹因年深岁远,墙垣将毁”。从“年深岁远,墙垣将毁”和落款为道光二十七年推测,会馆至少建于乾隆年间。另据民国《乐昌县志》卷7《建置》记载,1906年成立的乐昌商会就设在广府会馆。广州府属南海商人在此还建有首群会馆。[8](P78) 明清时期,梅岭古道已发展成为一条南北往来的最重要商道。作为南北便捷的交通枢纽,大量商贾及物资汇聚于南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广州一口通商地位确立后,古道沿线的商业更加兴旺,陈徽言在《南越游记》卷1《山水·古迹·异闻》中记载说:“堠亭茅店,人语喧庞,货物络绎,丛委于地。担夫村女,行歌相逼,山野之音颇娱客耳。”南雄境内的浈水是连接粤赣一大孔道,从南雄的乌迳村出发,水程三四日可达赣江,盐船贷舡环集于乌迳桥下,俨然成为一个繁荣的圩镇。 各地商人在粤北地区休憩之时,也会采购当地土特产进入流通领域,其中广州商人以经营洋货土纸为多,福建商人以经营黄烟为多,江西商人则以经营洋杂货为多,嘉应商人以小商贩为多。乾隆时期,参与维修南雄的广州会馆商行就有糖果行、兴和发、同怡源、大成兴、源利店、昭隆福、源兴店、广生顺、永兴隆等。1858年重修会馆内尚义堂时,捐资店号多达370家(人)。自乾隆至光绪年间,广州会馆不断鼎新,占地近6亩,会馆崇奉天后。商人对庇佑海洋的天后女神的尊崇,不仅祈求舳舻千里水路平安,而且“饮福之下谊联族类”,强化了商人的内聚力。[9](P29)豫章会馆由江西的泰和、樟树、丰城、南康等商人联合建立。福建会馆为永定、上杭、龙岩、连城等商人建立。本地商人的墨江会馆座落在沿江的槐花码头,这里是装卸黄烟和土纸的重要码头。[2](p13、21-25)始兴县治太平镇邻近墨江下游,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嘉庆年间,广州商人在墨江河沿岸建立了会馆。[10]广州商人以会馆为中心,将当地的木材通过墨江、浈江运到广州、南海、顺德等地销售。[11](P70-74) 各地商人在连州的商业活动,激活了这一区域的商业经济。广州商人资本雄厚,尤以南海商人最为活跃,他们从广州将百货、布匹批发运到连州出售给湖南商人转运到湖南各地销售。湖南商人在这里大都经营经纪业或土布业。而本地商人只是从事一些小本买卖而已。但这些商业活动最终将连州各地的农产品纳入到了商业交易的行列,沟通了省际之间的商贸交流。明清时期,连州的星子墟和东陂墟因处在连接粤湘贸易之路线上,湖南、江西及福建等省商人在此建立了会馆,作为商业活动的场所。 三、商人公益活动造福社会 清代各地商人在粤北地区围绕会馆开展的商业活动,不仅刺激了当地商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商业会馆随着商业资本的积累以及人数的增加,不断扩大在当地社会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商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形象。如连州的各类善堂,都由各地会馆捐资建立,造福当地民众。南海会馆占地约2000平方米,置有向商人出租的铺屋20多间,所得利息用于会馆在当地开办的善堂,为民众提供治疗、义冢等服务,并设有陶英初级小学。楚南会馆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也设有乐善堂,内分济生所及停柩所,设有私立湘华小学。[12](P2280) 清末废除科举,兴办新式教育,各地在粤北的商人会馆也积极投资兴办各级新式学校,如仁化县长江镇的广州会馆开办了私立广培小学校。[7](第25辑,刘森华:《仁化县长江镇的广州会馆》)始兴县的广州会馆开设了广义小学,经费来源由同乡捐助和房屋出租两部分构成。江西会馆创办豫章小学,专招同乡子弟入学。[11](P70-74)南雄的广州会馆创办了广仁小学,福建会馆创办了萃雄小学,江西会馆创办了豫德小学,嘉应会馆则创办了嘉修小学。这些小学校的筹办对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对粤北山区的文化教育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13](第2辑,罗白:《雄城商业初探》)也有不少学校向非同乡开放,如韶州府广州会馆兴办的私立广育学校,广府学童免交学费,附近学童也可缴费入读,后来又开办的私立广育中学也是如此。湖南会馆创办的育湘小学,湘籍子弟免费入学,办学经费全部由会馆支付。江西会馆在韶州城内道前街,置有铺屋产业50间,创办私立赣育初级小学,也是以为同乡服务为主。 会馆作为商人组织,早期主要协调商人间的商业贸易,后来则积极参与地方社会事务,对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会馆的建筑规模也不断扩大,如韶州府所在地的广州会馆就设有议事大厅、客厅、办公用房、客房、戏台、花园等。会馆内的这些设施显示了会馆在当地疏通协调本籍同乡与官商民之关系中的功能,代表广东商界与不同省份的商人联络通商业务、调解商业纠纷。该会馆购置了大批铺房产业,拥有广富新街全条街的房产权和城内一批店铺,租赁生息获取的经费主要用于举办公益事业,其创办的广富善堂,又名乐山堂,专门免费为广府各县旅韶或过韶同乡孤寡无依者提供食宿、医疗乃至丧葬等帮助,并在位于韶州城北门外河边筑有水运码头,称义庄码头,建有两座大屋,可停放一二百副亡故的同乡灵柩,雇请专人管理,免费将灵柩运回原籍。会馆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土地神诞辰,均举办大型庙会祭拜活动,雇请戏班演唱大戏。祭祀活动由会馆值事人主持,凡广府旅韶同乡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参加。会馆还定期举行“打醮”祈福活动,雇请道士设坛超度。这些神诞祭拜及打醮活动,丰富了当地社会的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