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993年4月27-28日,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成为通往国共两党谈判的一个“前奏”。此次会谈是海峡两岸授权于民间组织最高负责人之间的会谈。 大陆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于1991年12月26日在北京成立。成立后不久,即于1992年1月8日主动函邀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副董事长、秘书长来访。8月4日,海协会汪道涵会长向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发出会晤邀请,希望就当前经济发展及双方会务诸问题交换意见,洽谈方案。8月22日,辜回函接受邀请。 1993年4月8-10日,在北京举行了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磋商对汪辜会谈的性质达成了共识,认为汪辜会谈是民间性的、经济性的、事务性的,不是政治性的,没有把政治列入议程,但谈的内容却具有政治意义,它涉及到中国是分裂还是统一这样一个方向问题,关系到中国人在21世纪来临和21世纪以后的伟大历史使命问题。 经过预备性磋商,终于在1993年4月27-28日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会谈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 1.三大议题:双方就海协和海基两会会务、两岸经济交流、科技文教交流等三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2.正式签署了4个协议:《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会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 3.会谈中还商定了1993年内两会事务性商谈的五项议题:“两岸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两岸有关法院之间的联系与协作》问题,《台湾商人在大陆投资的问题》等。 海峡两岸对这次汪辜会谈的成果是满意的。汪道涵认为“这是两岸关系发展中重要的一步”。辜振甫认为“这是历史性的一步”。他们共同认为:“两岸隔绝40多年,对许多问题的讨论是需要时间的,这次会谈能解决分歧是好的,如果有分歧一下子解决不了,完全可以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从长计议。” 1993年5月6日,江泽民会见台湾民营银行考察团时指出:“汪辜会谈“是成功的,是有成果的,它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对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有重要意义,汪辜会谈是通向国共两党谈判的一个前奏。它反映出第三次国共合作形成的特点。中共是以民间谈判为契机,打破国民党的“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通过解决民间组织的来往问题逐步走向两党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和平统一祖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正如邓小平说:“中国的统一完全是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了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但是,现在台湾有一部分人,主要是台独分子,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百般阻挠祖国统一大业,妄图分裂祖国,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种种谬论,他们提出“两府谈判”,即两个政府谈判,台湾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与中共谈判。不论“两府谈判”或“两个政治实体”谈判都是错误的,这种主张和提法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不能接受的。 只有“两党谈判”的主张是唯一可行的。因为大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结构,而国民党在台湾处于执政地位。由两党在对等或平等的基础上就统一问题和两岸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是合情合理的。两党谈判既遵守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又尊重当前的现实。 实现国共两党谈判和合作,关键在增强自己的实力,使经济持续高度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团结和良好的社会风气。要打击台独势力,打掉台湾重返国际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企图。我们深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国共合作,台湾回归祖国,中华民族振兴的目的是一定能够达到的。 注释: ①《人民日报》1994年2月27日《毛泽东与对台工作》。 ②参见1993年5月19-22日《文汇报》,《毛蒋未能实现的握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