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清时代徽州真应庙之统宗祠转化与宗族组织(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朴元熇 参加讨论

三、真应庙的转化过程与宗族组织
    在研究祭祀方储的真应庙转变为方氏统宗祠的过程中,不由地产生这样的疑问,即真应庙始建的东汉时代它是否就是方氏的家庙呢?如若不是,那么它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方氏祠堂?这和宗族制的发展有何关系?方氏祠堂转变为统宗祠又说明了什么?为探究上述问题,不得不从真应庙始建的东汉时代开始考察。
    《歙南柳亭山真应庙纪事》的开头载有:
    东汉永元五年癸巳六月,黟侯储公薨于直谏,赠太常卿尚书令洛阳开国公,敕护归葬本邑专祠,墓在今淳安县东郭内,就墓立庙。而歙南柳亭山为黟侯潜修地,并立庙于柳亭山西小山上祀之。历晋、宋、齐、梁、陈、隋、唐、五代,虽世代久远,蒸尝祀事莫能悉纪,而我方氏子孙世守弗替。
    在这段记载中,引人注意的是方储死后建了两座庙。一个建在淳安县东郭内方储墓前,是汉代盛行的墓祠。另一个建在歙县柳亭山,就是本文要重点探究的作为日后柳山方氏同族结合核心的方储庙。这座方储庙在称作真应庙之前,多称为“仙翁庙”,也曾称作“黟侯庙”(注:康熙《歙县志》卷四《秩记》载:“真应庙在南柳亭山,一名仙翁庙,又名黟侯庙,祀汉太常尚书令方储。”)。笔者在《从柳山方氏看明代徽州宗族组织的扩大》一文中疏于考证,误以为这座仙翁庙在始建的东汉时代就是方氏的家庙(注:朴元熇:《从柳山方氏看明代徽州宗族组织的扩大》,《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现在看来, 这座庙宇与其说是方氏家庙,毋宁说是为纪念名人的专祠更准确。
    首先,庙宇名之曰“仙翁”,恰好突出了生前由于种种异行而闻名的方储之个性。宋末元初方储第41世孙方回(注:弘治《徽州府志》卷七《人物一·文苑》)所撰《真应庙记》内有“歙之南曰柳亭山,亦有公庙,民间水旱,祷祈必应”的文字(注:《方氏会宗通谱》卷一八《碑记》),所谓“民间水旱,祷祈必应”的描述,说明该庙宇超出某一宗族家庙的功能,而是以名人专祠作为乡民信仰的对象。其次,仙翁庙所在地不是东汉时方氏一族生活的淳安县,而是方储潜修地歙县柳亭山,这更令人确信仙翁庙在始建时只是祭祀名人的专祠。由于柳亭山仙翁庙所在地不是方氏宗族居地,所以,直到北宋初期该庙与方氏宗族的关系还相当疏远。也就是说,仙翁庙那时是座地缘性质很强的乡村社庙,迨至方氏迁徙歙县之后才转化为方氏宗祠(注:金井德幸:《宋代の村社と宗族--休宁县と白水县にぉける二例》,《历史にぉける民众と文化》,图书刊行会,1982。该文论述了休宁县陈氏把纪念神化的始迁祖社庙转化为陈氏宗祠的类似事例。)。
    那么,东汉时代所立名人专祠方储庙从何时转变为方氏祠堂的呢?“纪事”中的如下记载是值得注意的。
    北宋端拱元年戊子,三十六世孙忠正以原庙将圯,移建于柳亭山麓之左昌干,逎忠正公曾祖蒙公居址也。始置祀田,招僧守视。
    由此可知:第一,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第36 世孙方忠正将储庙移建于山麓左面昌溪河畔;第二,移建的新址是方忠正的曾祖父方蒙旧居;第三,自新庙始置祀田,招佛僧管理。
    显然,第36世孙方忠正在位于柳亭山西侧山峰上的原庙因陈旧而行将倒塌之际,不在原地重建仙翁庙,而将其移建于曾祖父方蒙旧居,则有深意,即藉以宣告这座仙翁庙不再是乡民的社庙,而只归方氏宗族所有。由此,笔者认为,正是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 是方储庙从名人专祠转变为方氏宗族祠堂的一年。
    上述资料中的方忠正,就是万历十派中的苏村派的始迁祖,另一派余坡派也是方忠正的后裔,磻溪派是从苏村派派生出来的,所以,方忠正乃上述三派之共祖。据《方氏会宗统谱》卷一八《迁徙》的记载,似在方忠正从淳安迁至离柳亭山较近的歙县苏村之后(注:《方氏会宗统谱》卷一八《迁徙》。方忠正的曾祖父方蒙曾最先从淳安县迁到歙县,但不知何故,方蒙之子方桂又迁回淳安。此后,方忠正再一次迁至歙县而成为苏村派始迁祖),才将原位于柳亭山西侧山峰的仙翁庙移建于其曾祖父旧居昌溪(今昌源溪)畔的。虽说是“移建”,实际上是新建的。这样的在先祖居址上新建宗祠的事例,在有关的研究论文中见过几例,都是元代的(注:冯尔康等:《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而方氏的为北宋初期,时代更早,弥足珍贵,引人注目。
    在方氏一族把纪念方储专祠转变为方氏宗祠的同时,尊奉方储为新的始祖的努力亦从此开始(注:乾隆十八年刊行《方氏会统宗谱》卷一《凡例》。从前的方氏族谱以方(方储的祖父)为始祖,他在王莽篡汉时由河南迁到江南。),这也打开了认同为方储后裔的方氏各派联宗的渠道。因此,可以说万历年间方氏十派联宗是源于北宋时方忠正新建仙翁庙。
    北宋时代是品官家庙制度复活、宗族制度日趋发展的时代。然而,似尚少有人注意。 南开大学的常建华认为从北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山东曹州任中正的“家祠堂”和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山东兖州石介的“祭堂”中找出家庙制度复活之前,民间已出现类似家庙制度的宗祠事例,并认为南宋末福建莆田黄仲元兄弟所建“祭堂”是祭祀始祖的宗祠,以此论证南宋时乃是家祠开始转变为宗祠的时期(注:冯尔康等:《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这恐怕是没有注意到歙县方氏在北宋初期既已建立了宗祠的缘故吧!
    常建华还介绍了把著名的祖先个人的纪念性专祠转变为宗祠的事例,与歙县方氏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江西信州有座叶真人祠堂,祭祀的是“以能致风雨雷电,役鬼物,事唐玄宗,拜鸿胪卿,封越国公”的叶真人,他于北宗崇宁年间被赐号“真君”。岁月流逝,祠堂倒塌,元代时其裔孙叶行权改筑祠堂于青山南侧,“为屋若干楹,中祀越国公,夹以两室,……自高祖而下主列于东室,高曾而上溯而至于苍梧列诸西室”。所云“苍梧”是指做过苍梧太守的晋代的祖先(注:冯尔康等:《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纪念唐代名人叶真人的专祠由此便转变为叶氏宗祠了。
    仙翁庙和叶真人祠堂,一个纪念东汉时人,一个纪念唐代时人,二人的时代不同,但都是有神异卓行之人,他们的庙宇或本人都在北宋年间受到敕额或赐号。纪念他们的庙宇改建年代虽不同,一个在北宋,一个在元代,但在改建纪念他们个人专祠的同时,都转变为宗族宗祠却是一样的。
    北宋端拱元年转变为宗祠的仙翁庙,到126 年后的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其宗祠性质进一步加强。又过了3年, 即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徽宗敕额“真应庙”。其经过,“纪事”中有如下记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