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徐乾学幕府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尚小明 参加讨论

四 徐乾学幕府的影响
    徐乾学幕府的出现,一方面是清朝统治稳固以后,学术文化逐渐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又与清政府对遗民学者的笼络政策有密切关系。徐乾学幕府所从事的主要是官方的修书事业,因此,尽管当时严禁学者文人聚会结社,徐乾学广延幕宾的做法,却不曾受到清廷的干预,因为它与清廷纂修史书的政治初衷是相吻合的。万斯同、顾祖禹、刘献庭、黄百家等纷纷加入徐乾学幕府,表明清政府的笼络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尽管这些有遗民思想的学者拒绝接受当局授予的官职和提供的俸禄,但他们参与官方的修书工作这一事实本身,已经表明他们对新朝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编修《明史》可以说是他们对过去一段历史的总结,而参纂《大清一统志》则表明他们对新朝统治的认可。
    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徐氏兄弟的舅氏为顾炎武先生,因此,他们与明遗民学者及其后代,有着密切的联系,徐乾学幕府实际上又为他们的学术活动提供了政治保障。在徐乾学兄弟的庇护下,“那些受聘的学者就无须顾忌清廷的禁令,可以在北京或其他地方自由聚会”(注: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页。)。由于徐氏兄弟的帮助,这些游幕学人得以看到官方的藏典秘籍以及徐氏崐山传是楼丰富的藏书。这为他们自己的学术活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正是在徐乾学幕府中,胡渭钞录了大量的资料,为撰写著名的《禹贡锥指》做好了准备。(注:夏定域:《德清胡朏明先生年谱》,康熙二十九年、三十三年。)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也充分利用了传是楼的藏书。(注:夏定域;《顾祖禹年谱》,康熙十九年。)
    徐乾学幕府的修书活动,对清代学术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明史》在二十四史中以取材丰富,文字简炼,体例严谨而著称。《大清一统志》内容丰富,体例完备,考订精详,校对严谨,乾嘉道时期的续修和重修即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志堂经解》的纂辑是为了迎合清初尊朱黜王的学术风尚,“搜罗宏富,而不尽精粹”,“然多数罕传之籍,得因其(按:指徐乾学)巨力以行世”(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经部》)。《资治通鉴后编》的“裒辑审勘,用力颇深,故订误补遗,时有前人所未及”。特别是当时徐乾学方领一统志局,多见宋以来郡县旧志,而阎、胡等人又长于地理之学,“故所载舆地,尤为精核”(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编年类》)。徐乾学主持编纂此书时,《永乐大典》尚藏于秘府,不曾开放,有关宋元历史的许多著作,皆未得窥,因此此书难免有漏略之病。尽管如此,《资治通鉴后编》还是远胜于前此续鉴各本。乾隆时期毕沅与其幕宾所撰《续资治通鉴》即以此书为蓝本。
    徐乾学延聘大批学人入幕,并赞助他们的学术活动,既是为了满足官方修书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树立个人的学术地位和声望。这一做法在以后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清朝统治逐步走向强盛和统治政策逐步走向宽容,许多朝廷大员步徐乾学后尘,延揽学人,从事学术活动。以卢见曾、朱筠、毕沅、阮元等为幕主的重要学人幕府相继出现。这些幕府学术活动的官方色彩越来越淡,逐渐变成了幕主自己的事业,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赞助、鼓励学术文化发展的活跃气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