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1月,池田大作提出“中道政治”作为公明党的政治理念。他对此解释道,“妙法中道主义、中道政治并不是仅仅存在于相互对峙的两势力之间,而且也不应当采取从双方选择有益的部分形成自己主张的作法”,而且“真正的中道主义指的是拥有独自的强有力的主张、主义,具有打破、指导、包容、统一既成思想之力量的大原理”,“无论如何应将国民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实践旨在追求大众福祉的政策”④,从而规定了公明党的性质及其代表的社会阶层。具体地说,自从1955年,自民党与社会党各自合并统一且构成政治体制中的两大政党后,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对立妨碍了两党大众动员体系的形成。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在选民增加一倍的状况下,两党在选举中的获得选票数量几乎没有较大的变化,大批既不是经营者亦未参加工会组织的雇佣劳动者、即新城市居民难以将自己的利益要求输送到决策过程乃至政治过程中,从而为公明党的诞生及其发展创造了机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仅是创价学会,而且公明党的社会基础及政治基础正在于那些作为新城市居民的弱势群体。 由此可见,即使在池田大作那里,学会参与政治的意识及方式也是逐渐形成的,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更为重要的是,池田将学会参加各级选举与传教活动相结合,不仅扩大了学会的政治影响力--正如户田去世时首相岸信介也参加了其葬礼那样,而且在选举过程中的动员工作又推动了学会成员的增加,因而在选举和传教之间起到相乘效应。换句话说,如果学会不参加选举,就不可能出现学会成员迅速增加的局面。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学会成员数量的迅速发展,学会在各级议会中的势力也不会得到急剧增长。两方面的迅速增长不仅大大增强了学会会员的凝聚力,而且也被承认为构成日本社会的重要阶层,至少成为学会成员在与外部交往时的一个支柱性理念。 三、公明党的政治作用 1967年1月,公明党首次参加众议院议员选举。在学会的全力支持下,该党共获得247万张选票,一举当选25名候选人。1968年,参议院议员选举结束后,公明党在参议院的席位增加到24个。接着在1969年的众议院议员选举中,共获得512万张选票,议席增加到47个,成为国会两院的第三大党派。但学会以及公明党力量的增强,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其中党的性质以及党与学会的关系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尽管池田明确指出,“创价学会是宗教团体,公明党是政治团体。两者都是信奉日莲大圣人之教导,以王佛冥合为目的的同体异名的团体。离开创价学会就没有公明党”[9](P4),但1969年,因其他在野党指责学会和公明党“妨碍言论出版自由”(阻止批判创价学会的书籍出版事件),因而在1970年5月,池田宣布放弃学会参与政治的本来目的--“建立国立戒坛”,实施“政教分离”政策。随后召开的公明党大会修改了党纲,删除了“佛法民主主义”、“王佛冥合”等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词汇,将公明党定性为“尊重人性的、贯穿中道主义的国民政党”。 1969年,池田大作修改再版了《宗教与政治》一书,将其最后一章的标题从“公明党出现的意义”改为“中道政治论”,详细地论述了这一理念。池田明确指出:“如果将以前阐明的佛法民主主义、人性社会主义、世界民族主义作为王佛冥合政治的基本路线,也可以将其看作中道主义、中道政治。在理念上是中道主义,在具体行动上是中道政治。正是这种中道政治是实现真正政治的理想,是人类追求的理想政治。”具体地说,中道政治的本质分为五个方面,也就是中道政治是以佛法的中道主义为基础,所以立足点是生命的尊严和人性的尊严;中道政治是以建设相互信任、和谐新社会为目的的政治;中道政治是实现真正民主主义的政治;中道政治是使个人幸福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政治,是实现民众渴望的真正大众福利的政治;中道政治是实现人类诞生以来一直追求的“无战争世界”永久和平的政治。[9](P231-237)从实践上看,这种中道主义政治使公明党可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政治策略,从而为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并逐渐走上联合执政之路奠定基础。虽然公明党的新纲领提到社会主义,但该党缺乏变革体制的志向,只是希望在既有体制内实现福利国家,“大众福利政策”是该党的最大招牌,70年代以后相继发表的“国民福利计划”反映了低收入阶层代表者的本质。但作为宗教团体的利益代言人,缺乏明确的政治信念,受支持阶层驱动的实用主义色彩较浓,因而其政策容易发生较大的摇摆。 由于实施“政教分离”,未能发挥学会的动员能力,因而公明党在1972年的大选中惨遭失败,获得选票从512万张下降到444万张,在众议院的议席从上一次的47个减少到29个。这种状况一方面迫使公明党重新与创价学会建立起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公明党打出“中道革新”的旗号,以期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者并接近其他在野党。1973年,公明党发表的《中道革新联合政权设想》反映了该党的“左倾”趋向。在这个文件中,公明党提出“反自民党、反现政权、反大资本”的基本方针,主张废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改组自卫队”,这样的政策主张接近社会党和共产党。虽然创价学会的最高领导人与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在1974年底达成相互尊重对方立场和不同观点的10年协定,但因公明党的极力反对,两党关系在70年代以后始终处在对立状态。同时,公明党还致力于与社会党、民社党的联合,争取在选举中实现“保守、革新势力的逆转”,以期建立“中道革新联合政权”。由于数次联合行动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70年代末开始,公明党逐渐向右倾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