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林森(4)
(四) 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的先进的飞机、战车和大炮在中国的领空和领土上横行肆虐,而中国由于教育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武器陈旧,士兵们只能以血肉之躯来抵抗侵略者。林森痛感因科学不发达和教育落后造成了军事上的被动局面,1938年7月,在汉口召开的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的致词中,林森强调:“现代之所谓战争,为科学之战争,为整个国力之战争,故战争之胜负,不仅系于前线之武力,而全国之科学,文化、经济、教育,均与前线作战有不可分离之关系。”(注:台湾国民史馆等编:《林公子超遗集》,前国民政府故主席林森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筹备委员会1966年2月印行,第24页。) 1942年,黄季陆出任四川大学校长,行前向林森请示办学的方针。林森坚定地说:“发展科学、宏扬学术,不此之图,我们不能拯救我们的国家,拯救我们的子孙免于像今日这样的惨烈的牺牲!”又说:“把这一次的国难渡过后,如果还有同样的战争,我们仍然以血肉和进步的科学武器相抵抗,我们就对不起我们的子孙和国家,这是我们大家的责任!”(注:台北市林森县文教基金会主编《林子超先生纪念集》,台湾正中书局1992年1月版,第161页。)鉴于战区各大学均迁往后方,陷于流亡的状态,一切建设都谈不到,且抗战胜利后它们都要迁回原地,而四川大学却永久在四川办学,他希望黄季陆作永久性建设的打算,勿因战时而得过且过,不积极从事于建设。他认为,四川大学建设的目标,应当着重放在科学的研究和科学的人才培养上,为国家奠定一点根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极为重要的。 发展科学,培养科学人才,需要充足的经费,林森很早就对此予以足够关注。早在1933年10月28日,当他回到家乡尚干时,便对乡亲们说,惟在此国难时期,我们应该卧薪尝胆,把一切糜费于教育上最好,并提出了惟道德与学问为立身立国之根本的观点。1939年2月12日,林森预立遗嘱,提出将存在国家银行的50万圆款项拨为基金,以其每年的利息,专作考选留学欧美研习自然科学学生的固定经费。他亲自制订考选办法24条,内容包括考选目的、管理事项、取息养本,以及考选事项等。“冀由能表同情于斯者,恪守此方针而辨理之。百年树人,是实始基,尚祈共循此旨,矢守弗渝,用垂久远,而利国家,有厚望焉!”(注:台北市林森县文教基金会主编《林子超先生纪念集》,台湾正中书局1992年1月版,第263页。)黄季陆认为:“五十万国币,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大的数字,大概是由于以后法币贬值,直到林先生逝世,这笔钱并没有作过有效的使用,以了林先生的宏愿。”(注:台北市林森县文教基金会主编《林子超先生纪念集》,台湾正中书局1992年1月版,第200页。)确实,林森逝世后,由于币制贬值,这笔存在银行里的巨款没能派上用场,仅变成一纸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纪念文据,这是林森生前所始料不及的。 1943年5月,林森在重庆因车祸导致半身不遂和脑溢血,于8月1日去世。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将庐山、重庆等地的房产及字画、古玩等作价,连同一部分存款,作为创办家乡尚干职工学校的基金,可见其对教育确是情有独钟,至死不移。 林森在抗战中之所以能够采取反侵略的立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长期受历史上的著名爱国者的思想与行为的影响,也有全民抗战的浓烈氛围的推动等等。除此之外,还与其早年的一段经历有关。晚清,甲午海战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当时,林森正在台北电信局任职,目睹日军的暴行,奋起组织义军,与日本占领军展开斗争。1898年夏天,林森再次冒险从福建前往台湾,以在台南地方法院嘉义支部作通译工作为掩护,联络当地的爱国志士,进行反对日本占领的活动。直至晚年,林森对处于日本铁蹄之下的台湾仍十分思念,临逝世时,还对前来探望的蒋介石提出务必收复台湾。当台湾于抗战胜利后回到祖国怀抱不久,人们在嘉义县建造了一座亭,亭前竖立着“林故主席子超先生任职纪念碑”,以纪念他在台湾所从事的抗日救亡活动。由此可见,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持的鲜明的反侵略立场,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林森在抗战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国人面前树立起了坚强的抗战元首的形象。尽管林森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没能看到抗战的最后胜利,但人们不会忘记他为抗战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林森逝世后,中共中央迅即发来了唁电,赞扬其“领导抗战,功在国家。”重庆的《新华日报》专门发表了《为元首逝世致哀》的社论,对林森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无论是国际知名的政界人士,还是当时国内的持不同政见的党派,都给予林森以极高的评价,这充分表明林森在抗战中的确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为抗战的最后胜利,竭尽了心力,是一个得到各界广泛认可的爱国的政治家。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