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仓打降首领沈君甫、胡恩即是乡绅徐振绂的家奴;“白拉光棍”杨椿系昆山徐春元之仆。(注:《徐乾学等被控鱼肉乡里荼毒人民状》17。) 三是绅士之家蓄养打行。如乡绅董其昌“招集打行,肆行诈害,温饱之家,则挜债而盘其田房;膏染之子,则纠赌而席卷其囊橐。囹圄怨气冲霄,圜圚怨声载道。”(注:佚名:《民抄董宦事实》。)松江乡绅高槎客等“招纳盐枭打降”,为害乡里(注:《徐乾学等被控鱼肉乡里荼毒人民状》9。)。徐乾学子侄、 工部尚书翁叔元侄子翁是龙、翁振翼、河南道邵登之子邵锡麒等人即豢养了不少打降。(注:《徐乾学等被控鱼肉乡里荼毒人民状》19。)南京势豪邓玉堂“蓄虎棍数十人,遇江上卖舶至者,令其党假充诸色人给事贾人所,或为缝纫,或为祷祠,因得贾人乡里姓氏,与其祖父诸名字,写伪券怵之曰:‘某年而祖父游金陵,负我金若干。’贾人多错愕不能辨,其党又大言恫喝,或居间游说胁持之,往往如数偿。间有识其诈者,辄钩致于家,置水牢中,其人闷绝,辄偿所负以求解。有讼者,请托抑其词不行,或讼者反被重刑而去,南都莫可如何。”(注:顾启元:《客座赘语》卷八《陈侍御》。) 绅士对打行的控制,其意义不仅在于控制了打行本身,更重要的是由此还控制了其他流氓群体。江南流氓虽有多种名目,但并无严格的界限。首先,各流氓群体或互为勾连,或互为牵制,或同时受雇一主,关系至为密切。如太仓州有流氓组织“罡会”,“入会者讼师、打行、衙役”,每月量贫富投柜,“一人有事,即出柜中物,群致力,遂横莫遏。”(注:崇祯《太仓州志》卷五《风俗志·流习》。)常熟流氓组织访行,罗致讼师、打行、清客于门下,为害地方(注:佚名:《虞阳说苑》乙集《虞谐志》。)。在苏州、嘉善等地,访行每以打行为其“爪牙”,讼师每以打行为其“羽翼”,豪棍每以打行为其“鹰犬”,而讼师又为访行之心腹,打行也常借助讼徒的“辩口”进行活动。(注:参见《虞谐志·序》;李陈玉:《退思堂集》第一册,《述职言》。)而在上海一带,有打降、白拉、盗牛等流氓团伙,“凡白拉、盗牛,无非打降把持。”(注:嘉庆《南翔镇志》卷一二《杂志》。)太仓乡宦徐振绂“招讼师盛汉宗,参谋造囤;纳打降胡恩、盛五、沈石朝官、陈祥等二百余枭,助恶行凶;纵豪奴胥二、费戍等,草菅民命;交访革复充权吏王聚德、王聚斌、王聚升、杨茂凡、杨殿臣等一班,挟官枉法。”(注:《徐乾学等被控鱼肉乡里荼毒人民状》2。) 其次,各流氓群体的活动往往互有交叉。《南翔镇志》载: 市井恶少无赖所谓打降、白拉者,是处有之……打降逞其拳勇,凡抢亲、抗孀、抬神、扎诈诸不法事,多起于若辈。白拉聚集恶党,潜伏道侧,候村氓入市,邀夺货物,或私开牙行,客商经过,百计诱致,不罄其赀不止。(注:嘉庆《南翔镇志》卷一二《杂志·纪事》。) 《太仓州志》载: 白赖,乡人持物,不论货卖与否,辄攫去,曰至某店领价。乡民且奈何,则随往,有候至日暮半价者,有徒手哭归者,有饥馁嗟怨被殴伤者。(注:崇祯《太仓州志》卷五《风俗》。) 《资治新书》载: (江宁)出一种无赖喇棍,似非乞丐,游手好闲,以精壮之徒,故作穷凶之态,每日窥探婚嫁丧寿大小有事之家,或三五成群,或十余人一伙,到彼说油语数句,名曰叫好,因而索钱索酒,稍不如意,即行辱骂,若与理论,即肆行扛打,庶民之家寡不敌众,难与相争;富贵之家又体统自重,不屑与之较量……更可虑者,凡民间吉凶丧娶,亲朋毕集,往来杂沓,最易疏虞,此辈名为叫好,实窥家室之盈虚,并探门户之出入,以盗窃计耳。(注:李渔:《资治新书》二集卷十四《禁喇棍叫好示》。) 显而易见,上述白拉、白赖、无赖喇棍等流氓群体的所作所为,打行同样为之。这一特点决定各流氓的成员流动性,同一个人可以同时加入多种流氓群体。 正因为各种流氓势力相互勾连在一起,所以绅士对打行的渗透和控制也就意味对整个流氓势力的渗透和控制。从史籍看,绅士对打行之外各种流氓势力均有控制。 以脚夫为例,康熙年间“江湾两镇,若辈什百为群,投托势宦,接纳豪奴,私自分疆划界,凡商民货物横索,脚价稍不如意,则货抛河下,无人承挑,商贾裹足。”(注:民国《江湾里志》卷三《徭役》。)长洲“地方冲要桥梁,向被脚夫恃强霸踞,各宪通行禁革。今有娄门外脚夫万□顾□等贿匿宪示,倚仗势豪,从未常遵纤毫之令。”(注:《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153《遵奉各宪严禁脚夫勒索碑记》。 )嘉定县脚夫“什佰成群,投托势要,私划地界,设立盘头、脚头等名目,盘踞一方……有司碍于情面,不加惩创,养成骄悍,日甚一日。”(注:《上海碑刻资料选辑》207 《嘉定县严禁脚夫结党横行告示碑》。)以衙蠹、访行、讼棍为例,常熟访行,“为访行者,不过豪奴衙蠹,千百成群,犹仰乡绅之鼻息。”如访行首领朱灵均系孙方伯家优奴,钱维周系顾参政世仆,邹月升、邵声施、朱灵均系孙宦家仆。(注:《虞阳说苑》乙集《虞谐志》。)常熟大乡绅钱谦益、瞿式耜主使腹仆邹月升、安如盘等充粮吏、库吏,“库银半归吏囊,半归官橐”(注:《虞阳说苑》甲集《张汉儒疏稿》。)。“太仓之俗,豪奴皆为衙役,表里横行”(注:禇人获:《坚瓠广集》卷二《神救贤绅》。)。尤其在讼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生监。“凡刁猾地方,但有词讼,即有无赖衿棍包揽料理”(注:黄六鸿:《福惠全书》卷十一。)。在许多案件中,生员包揽词讼之事被揭出(注:参阅夫马进:《明清时代的讼师与诉讼制度》,载王亚新、梁治平编《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