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从大众语运动看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近代史研究》 黄岭峻 参加讨论

(27)如姚雪垠就说过:“我写《差半车麦秸》是受到一九三四年的大众语讨论的直接影响而在创作实践上所作的探索。……一九三四年的大众语讨论给我两个重要启发:一是如何运用大众口语问题,二是如何使作品的语言不仅可以读而且可以听的问题。”(详见《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4期,第45页。)
    (28)冯执中:《“大众语”究竟是什么东西?》,1934年7月27日《大美晚报》。
    (29)转引自《中国近代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1-172页。
    (30)自然生:《读严拿留学生密谕有愤》,1903年6月10日《苏报》。
    (31)卢戆昌:《变通推源说--用切音新字使通国人读书无一不精》,《万国公报》第78卷,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刊。
    (32)沈学:《盛世无音序》,《时务报》第4册,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一日刊。
    (33)《五十年内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第2集,第246页。
    (34)郑振铎:《学生的根本上的运动》,《新社会》第12号,1920年2月21日。
    (35)玄珠:《“士气”与学生的政治运动》,《民铎杂志》第8卷第4号,1927年3月1日。
    (36)《蔡元培政治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8页。
    (37)《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0页。
    (38)《胡适作品集(3)》,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61页。
    (39)同上,第7页。
    (40)阿龙:《对于家为先生检讨一个更小问题瞎说几句》,1934年8月10日《申报》。
    (41)陈子展:《大众语与诗歌》,《社会月报》第1卷第3期,1934年8月。
    (42)任白戈:《“大众语”的建设问题》,《新语林》创刊号,1934年7月5日。
    (43)陈子展:《文言-白话-大众语》,1934年6月18日《申报》。
    (44)高觉敷:《大众语与大众文化》,《文学》第3卷第2号,1934年8月1日。
    (45)耳耶:《话跟话的分家》,1934年6月22日《中华日报》。
    (46)叶籁士:《一个拉丁化论者对于汉字拜物主义者的驳斥》,1934年8月11日《中华日报》。
    (47)《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53、557、554页。
    (48)王任叔:《关于大众语文学底建设》,1934年7月3日《申报》。
    (49)柳辰夫:《关于科学文的体裁》,《新语林》第6期,1934年10月20日。
    (50)陈望道:《大众语论》,《文学》第3卷第2号,1934年8月1日。
    (51)高植:《关于大众语的过时话》,《社会月报》第1卷第4期,1934年9月。
    (52)高而:《我对于大众语的意见》,1934年7月12日《中华日报》。
    (53)任白戈:《大众语在那儿?》,《新语林》第6期,1934年10月20日。
    (54)《沈从文文集》,第9卷,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第241、385页。
    (55)转引自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64页。
    (56)梁启超:《自由书》,载《饮冰室合集。6》,专集2。
    (57)《黄兴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页。
    (58)埃里希。弗罗姆著:《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依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3页。
    (59)《沈从文文集》,第9卷,第84页。
    (60)范煜:《工学主义》,《曙光》第1卷第1号,1919年11月1日。
    (61)宋阳(瞿秋白):《大众文艺的问题》,《文学月报》创刊号,1932年6月10。
    (62)鲁迅:《题未定草九》,《且介亭杂文》2集。
    (63)“To the Editor-of-Chief of Tien Tsiai”,Tien Tsiai,April 1937,Vol.IV,No.4.。”
    (64)《毛泽东选集》(横排袖珍本),第808页。
    (65)艾青:《了解作家,尊重作家》,1942年3月11日《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第100期。艾青在文章结尾处引用了李白的两句诗:“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毛泽东后来即在中共七大的发言中借题发挥,说:“当时,很多文化人总是和工农兵搞不到一起,他们说边区没有韩荆州。……其实到处都是韩荆州,那就是工农兵。工人的韩荆州是赵占魁,农人的韩荆州是吴满有,军人的韩荆州是张治国。”(详见《中共党史资料》第48辑,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
    (66)萧乾:《在土地改革中学习》,载《土地回老家》,平民出版社1951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