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省视(2)
二 实行上述战略,我们党领导人民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重大代价,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我们基本解决了绝大多数人口的温饱问题,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现代科技也有了很大发展,使我国减少了对其他国家的依赖,维护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地位。在生产发展的同时,兴办了许多社会文化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开展了深入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使我国社会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为我国社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行上述战略的成就,总体上看并不理想,人民得到的实惠并不多,这里的原因不仅在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还在于这些战略本身内在的缺陷。综观这些战略(除阶级斗争战略外),大体上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几种类型中的传统发展战略,其共同特点是:(1)在目标追求上,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2)在战略内容上以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和主要衡量指标,没有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并进,更没有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来设计经济社会战略。(3)在战略重点上,片面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忽视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4)在战略方针上强调自力更生,忽视对外开放。(5)实行政治动员,过于依赖政治的、行政的力量,忽视社会自身的力量和经济规律的作用。 具体来说,“过渡”战略的缺陷是:对苏一边倒,忽视全方位对外开放,体制模式全盘苏化,实行国有化计划经济;沿袭苏联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忽视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和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执行过程中社会主义改造进程过快,“三改”先于“一化”提前完成,“一体”与“两翼”脱节,生产关系变革与生产力水平不平衡。“跃进”战略的缺陷是:超英赶美的设想过于浪漫,时限过短,以钢为纲,指标单一;用人民公社形式向共产主义过渡,脱离现实条件,乌托邦色彩浓厚;实践途径主要依靠群众运动,土法上马,违背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和科学法则。“四化”战略的缺陷是:对现代化的理解狭窄,只及物的层面、经济的层面,未及制度、思想层面和政治、社会层面;实施途径是关闭国门,自力更生,忽视学习外国经验、引进外国资金技术的重要性;指导思想未摆脱政治挂帅的轨道,贪多求快,以洋冒进结束。“斗争”战略从根本上说是思想陷于迷误的产物,内政动乱,外交孤立,几无可取之处。 由于这些特点及缺陷的限制,加上执行中的偏差,导致这些战略在实行过程中出现许多严重问题。比如“一手抓工农,一手抓财贸,腾出手来抓文教”,便是经济工作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典型反映。“先生产,后生活。高积累,低消费”口号的流行,表明经济建设中存在“为生产而生产”的倾向,片面追求积累率,挤了人民必要的生活消费,片面追求重工业发展,挤了农业和轻工业,片面追求钢铁等重工业初级产品、中间产品的产量,不重视最终消费品生产,忽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经济工作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和高增长率,不注意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再生产单纯依赖上新的基本建设项目,盲目铺摊子,搞重复建设,使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在生产关系上,不顾实际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强调越大越公越好,搞穷过渡,片面追求所有制的高级形式。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可计量和不可计量的巨大损失。这些问题说到底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左”。据统计,大跃进期间的损失约1200亿元,“文革”十年损失约5000亿元,而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近30年中,我国全部基本建设总投资为6500亿元。这两次战略失误造成的损失,几乎相当于我国前30年全部的基建投资。至于发展时间拖延、历史机遇错过以及人才培养断档、人才浪费方面的损失,更令人扼腕。这些使得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 “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社会又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徘徊了两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初步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基本战略的根本转变做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开始了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再探索,逐步确立了新的社会发展战略--“三步走”战略。 新战略的确立和实践,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大致同步。邓小平是新战略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这一新战略的灵魂。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拓出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依靠力量、祖国统一、领导主体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就为新战略的制定和实践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为新战略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证。 新战略的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及其面临的国际环境。“初级阶段”意味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不发达阶段,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搞饭吃,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较大,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生产力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存在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是: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明显;一球两制将长期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经济竞争与合作占突出位置,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成为各国共同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